因为整个弓干皆由密实的皮条缠扎,这样不仅增强了弓干的结构强度,而且皮条的韧性极好,弹力强,可以积蓄更多的能量。
秦弩以桑木为芯,外缠皮条的复合弓干,结合了自然界中植物弹力和动物弹力!
巡视完武器作坊之后,秦王荡一行人便离开骊山,前往咸阳城。
在路上,与秦王荡搭乘同一辆伞盖马车的弥子夏思虑良久,便忍不住出声道:“大王,臣有一言,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依照大王之法,我秦军之武器装备尽皆刻有工匠和负责人姓名的,哪件兵器出现问题都要追究当事人责任,而兵器制造的最高责任人正是大秦的相国。”
“所以凡作坊打造出的秦剑,在规格、强度、韧性方面都非常优秀!”
“以此推之,大王何不在全国的范围内推行此法?若建筑之青砖瓦片,若道路之泥土沙石,凡此种种,皆可实名制,物工勒名,倘若建筑能长盛不衰,他们的名字也能一直留在上面。”
“善!”
秦王荡微微一笑。
弥子夏的想法与他是不谋而合的。
早在推行武器装备“物工勒名”之制时,秦王荡便有意在全国范围之内推行这种做法。
如每条官道、驰道上的泥土砂石,都要镌刻下工匠的名字,美其名曰“芳名碑”,又如秦王宫的一砖一瓦,都要勒工物名!
若是如此,凡工匠所打造出来的物件必定是精益求精,质量上佳的。
因为一旦出了问题,官府立马能顺藤摸瓜,将犯事之工匠一一问责!
秦王荡的车驾一路行至咸阳城的城门口,便忽然见到许多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百姓聚集在那里。
在城墙的边缘地带已经搭设起了粥棚,难民一般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幼,都排起了长龙一般的队伍,挨个拿着碗打粥。
“前面发生了何事?”
不多时,随行的任鄙回答道:“大王,城门口这里是在施粥。”
“他们是难民吗?”
秦王荡的眉头一皱。
按照他知道的情况,秦国境内应无重大灾情才是。
尤其是关中一带,近些年来一直都是风调雨顺的,不曾有旱涝灾害出现,那咸阳怎么会突然涌现这么多难民?
“是难民。大王,这些人都是从楚国和三晋那里逃亡过来的!”
身边的弥子夏亦是道:“大王,这些逃亡过来的关东百姓,大秦理应妥善安置才是。”
“那是。”
秦王荡微微一笑,说道:“便按照咱们秦国过去的安置之法吧。凡入秦者,皆授予屋宅、土地、耕具和种子,免除三年劳役和赋税。”
“大王圣明!”
对于流民,秦国早有一套完善的安置之法。
早在商鞅变法之时,秦孝公与商鞅考虑到秦国的人口不多,地广人稀,所以为吸纳关东列国的百姓,便开出了巨大的好处,让入秦的百姓能够在这里安居乐业。
能不避艰险,一路跋山涉水逃亡到秦国来的百姓,大多是在原来的国家混不下去的,所以这不需要秦国耗费太多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