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首阳山(1 / 2)

秦岭首阳山,位于陕西省周至县九峰乡耿峪,东距西安约60公里,西距周至县城30公里,其海拔为2719.8米,是秦岭北坡的着名高峰。

首阳山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相传与伯夷、叔齐有关。据史书记载,商、周交兵时,商朝上大夫伯夷、叔齐阻拦周武王大军未果,遂南行入首阳山隐居,采薇而食,叹曰“奇哉美哉首阳山”,首阳山因此而得名。

首阳山因伯夷、叔齐的故事而闻名,许多诗词都歌颂了他们的高义。传说中,伯夷、叔齐是商朝孤竹国国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国君临终前欲立叔齐为国君,然而叔齐认为伯夷是长子,理应继承君位,便要让位于他,可伯夷却觉得父命不可违,于是逃走了,叔齐见状也不肯继位,同样选择了离开。

后来,伯夷、叔齐听闻西伯周文王姬昌善养老,便一同前往投奔。但当他们赶到时,文王已经去世,正碰上周武王用车拉着文王的木雕像起兵去讨伐殷纣王。伯夷、叔齐赶忙上前拦住武王的马,叩头进谏说:“你父亲死了不赶快下葬,却大动干戈,这能算是孝吗?做臣子的兴兵伐君,这能算是仁吗?”武王的卫兵要杀死他们,姜太公说:“这是两个仁义之人。”便上前扶起二人,让他们离开了。

等到武王消灭商朝,天下归周,武王成为天子后,伯夷、叔齐认为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耻于与之为伍,就逃到了远离西周的东方,在北海的首阳山隐居起来(也有说法是在现今昌乐县城东的孤山里),靠挖野菜充饥,并发誓不吃周朝国土上的粮食。

之后,有个上山挖野菜的妇女遇到他们,在谈论天下变化时,妇女说道:“现在这里是姜太公的封国,这里的土地已是周朝的土地,这些野菜也是周朝的了。”伯夷、叔齐听后,仰天长叹道:“神农和夏禹的仁德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个世界已经没有适合我们生存的地方。哎呀,我们的命运真是悲哀啊!”从此之后,二人连野菜也不再吃了,最终饿死在首阳山上。

后来,当地人为了纪念这两位孤竹国谦逊让国、忠孝节烈的仁人兄弟,就在首阳山顶上修建了夷齐祠,并将首阳山改名为“孤山”,以彰显他们的品格气节和精神美德。每年农历三月三日还会举办庙会,众多游客和乡人会云集山顶庙前,有的是为缅怀贤哲仁圣,有的则是祈求平安赐福,香火旺盛,热闹非凡。他们的事迹被后人传颂,也成为了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不同的诗人从不同角度描绘了首阳山的景色、氛围以及对伯夷叔齐的敬仰之情。着名的诗词有:

《登首阳山谒夷齐庙》 - 李颀

古人已不见,乔木竟谁过。寂寞首阳山,白云空复多。

苍苔归地骨,皓首采薇歌。毕命无怨色,成仁其若何。

我来入遗庙,时候微清和。落日吊山鬼,回风吹女萝。

石崖向西豁,引领望黄河。千里一飞鸟,孤光东逝波。

驱车层城路,惆怅此岩阿。

《樵者》 - 崔涂

行山行采薇,闲翦蕙为衣。避世嫌山浅,逢人说姓稀。

有时还独醉,何处掩衡扉。莫看棋终局,溪风晚待归。

(诗中“行采薇”用了伯夷、叔齐在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明樵者高洁的志向,即不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