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贵族问题(1 / 2)

在推行‘推恩令’之后,刘邦不仅解决了七国贵族问题,也为西汉后续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这可以说是一举多得的明智决策。”

\"明白了,推恩令就像是以温和的方式逐渐侵蚀那些贵族的权利,使权力更集中于中心,

同时避免引起大规模叛乱。” 嬴政恍悟。 \"好,秦铭你的智谋,为我国解决了一个大患。

现在,我们的国势稳定,经济繁荣,

下一步我们可以考虑其他重要的政策和战略,确保秦国的长远和平与强盛。”

嬴政眼中光芒闪烁,满怀期望。

因此,在西汉王朝中期,诸侯的力量逐渐壮大,与朝廷力量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局面。此时身为汉武帝的董仲舒也开始觉察到这潜藏的隐患,为此,他在私下咨询了自己的亲信大臣主父偃,后者建议他颁布了一项后来被称为「推恩令」的策略。

所谓「推恩令」的实质内容极为简约:“即要求王国中的诸侯王死后,仅以嫡长子作为王位的承继者,并将其余儿子分配部分王国的土地,以此获得列侯的身份,由地方郡县统属监管。”

在此策略生效之前,王国的统治权威一直掌握在单一继承者的手中。但在「推恩令」执行之下,无论嫡长或是诸位儿子都有资格获封诸侯领地。这种变动削弱了王国的力量基础,在长久的时间线上, ** 政权无需再担心被周边诸侯力量威胁的问题。

听到这提议的嬴政激动得几乎喘不过气来:“这是一个极好、绝佳的策略啊!它破坏并取代了只将继承权交给嫡出子女的规定;凡非独生子女的情况之下,王国的土地便会因为分配给更多的子嗣而日益稀少直至枯萎。”

但随之而来的疑惑涌上他的心头:“既然如此,则各诸侯是否会有反对之意?”

秦铭却悠然一笑:“如何能抗令不遵?如若不从,其下属子女又怎么同意放弃获得额外封赐的利益?非嫡之子哪有机会舍弃唾手可得的荣华,倘若真的反对朝廷决策则必会产生与王室的嫌隙。如此推恩政策,影响的主体大致有三批人:

首先是诸侯的嫡长子。他们是对于推恩政策不满最大化的集体。原本他们拥有的土地份额会被削减以分与其余兄弟;其次是其他子弟们,这群人群体对这次政改抱有热情与期盼。按照过去的传统,他们在领土归属中并无自己的份儿,如今得以享受到汉武帝的恩惠和感激,心情自然大为欢畅;第三则是在场的各个诸侯自己——他们对皇帝的真实用心有清晰的了解,然而面对着分封不均可能会导致子女之间的矛盾,以及因此带来的亲情束缚,不得不妥协接受皇帝的提议。”

然而这似乎并非一个无解且不可逆转之阴谋。“这的确看似是一个棘手且复杂的问题。”嬴政深吸一口气继续沉思道,“但如果真有答案存在的话,其实很简单。”

“只要有一方敢于弑君并宣布此项命令为无效即可,问题是,哪一家贵族敢于对秦始皇动 ** ?一旦悟明白了其中利害关系后,我对这等手段产生了敬畏。”他接着说道,内心对古代策略的深奥感到惊叹。

嬴政随即意识到:“若早在这段历史更久远的年代就采取类似措施,后果将是极其灾难性的,整个历史的脉络可能会因此而断裂。”

“多谢幸运之至。”他感叹不已,“我们这个时代正逢这样的机遇,而推恩令无疑是我们对抗贵族潜在势力的最佳利器。”

带着一份难以隐藏的满足感与笑意,他想象着这一新法度即将给帝国贵族带来的困扰。不论何人对这一变革表示抗拒,都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有这推恩令在,这些贵族再也没机会在我帝国的根基上埋下种子,破坏它的生长与发展。”他自信地点点头,语气间透露着一股坚定的决心与乐观态度。他相信这个政策的出台会极大地巩固帝国的地位和安全。

有本事啊!

秦政确实很期待有人这样去做。这样一来,国家就可以轻松地并吞贵族的财产,这在历史上的故事中常有发生。就像是“和珅倒,嘉庆饱”这句话所说的,在大秦王朝同样适用。“贵族垮掉了,国库就充实了。”

“有了这个恩泽之后法令的公布,一定能让贵族的问题迎刃而解了,秦明,你这次真的是为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啊!”

“不知道你想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说出来朕就尽力满足你。即使你提出想封地自立称王,朕也会考虑,并且可以保证这个王国并不实施推恩令。”

秦明苦笑着回答,“陛下还是不用太过分了吧,这种事情不必特意放宽条件。而且我也没有想夺取地盘建立王国的意思。

只是说我确实需要一片地而已。”接着他问,“哦?那你究竟想要哪片地呢?”

秦政略有惊讶。没想到秦明竟会直接向他索求领地?秦明答:“是我所在的蜀山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