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跟着夏侯惇混,三天饿九顿!(六千大章)(1 / 2)

三日之期转瞬即至,曹操深思熟虑后,从荆州各地精心调配兵马,由勇将夏侯惇亲自挂帅,统率五万精锐,浩浩荡荡向邓县进发。曹操与谋士程昱亦并驾齐驱,亲临前线,共谋大局。

曹操深知,此役关乎荆州命运的转折,胜败在此一举。

邓县一旦告破,襄阳便将陷入四面楚歌之境,其后之地,多为平坦的平原与起伏的丘陵,再无天险可守。

所幸的是,曹操承继了荆州丰厚的基业,将分散于各地的十万大军几乎半数集结于此,对于一些偏远且战略意义不大的地方,他毅然决定舍弃,以集中优势兵力进行防守。

同样刘耀也没有闲着。

刘耀同样未曾片刻停歇,他的身影在纷扰的战局中穿梭不息。

公孙续,这位英勇的战士,已自北方战场凯旋,顺利归并入第一军团的行列。此刻,他们正于宛城整装待发,如鹰击长空前的静默,静待那划破天际的命令。

另一边,第二军团在黄忠与高顺的率领下,携手第六军团的赵云与黄叙,两股铁血洪流正浩浩荡荡地向着邓县挺进,誓要在那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至于其余的军团,它们如同繁星点点,牢牢镶嵌在关中与豫州的广袤土地上。它们不仅时刻准备着响应任何支援的召唤,更如警惕的猎豹,密切注视着江东方向,以防那突如其来的暗箭。

南阳自古就有着,秦吴咽喉之称,三面环山一面水,西边依托秦岭、北靠伏牛山,东临桐柏山。

想要从南阳盆地走出去,就需要通过一道狭长的走廊。

而邓县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它正好位于走廊的末端,进行防守也是十分便利。

今时今日,曹操亲临邓县前线,坐镇指挥,其麾下猛将夏侯渊、夏侯惇与李典,各领雄兵万余,犹如猛虎下山,自那蜿蜒走廊两侧呼啸而出,布下游击之阵,静待时机。

若并州铁骑胆敢踏入这条通往邓县的狭长走廊,意图直捣黄龙,外围的曹军便如同暗夜中的幽灵,利用地形之利,昼伏夜出,对其进行无休止的侵扰与牵制,使其不得安宁。

更有甚者,若能巧妙布局,内外呼应,曹操于城内运筹帷幄,与外围三将所部形成犄角之势,一场内外夹击的好戏便将在邓县上空缓缓拉开序幕。

然而,这等高深莫测的战术布局,曹操心中虽有沟壑,却也深知对手刘耀并非等闲之辈。刘耀麾下兵强马壮,他与智囊郭嘉等人早已洞悉一切,暗中筹谋。

他们决定,让麾下精锐的第二军团与第六军团,如同两把锋利的刃剑,直指邓县心脏地带准备进行强攻。

谈及应对那扰人心神的敌军骚扰,便交由第一军团去妥善处置吧。

而今的并州集团内,若要探究哪支军团战力超群,恐怕是见仁见智,各有千秋。但若论及骑兵数量之众,以及骑兵之骁勇善战,第一军团与第八军团无疑是众人公认的翘楚。

第一军团麾下的白马义从,在公孙续与赵云两位将领的精心扩招之下,人数已逾万骑。他们个个精通骑术箭法,骑射之术堪称一绝。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双马镫的配备,更是让他们的箭矢如同长了眼睛一般,精准无比,命中率之高,令人叹为观止。

他们,正是对付那些在野地里流窜的曹军的最佳人选,犹如灵猫捕鼠,手到擒来,轻而易举。

不消多时,赵云与黄忠已领着麾下健儿,浩浩荡荡进驻邓县。

这一路上,曹军宵小之辈屡屡前来骚扰,却只是徒增笑柄。赵云等人根本不予理会,只是略施小惩,稍稍驱赶,未曾有丝毫追击之意。

他们的心中,早已有了明确的目标——邓县,那座亟待征服的城池。

与此同时,张辽与公孙续亦是率着第一军团,紧随其后,如影随形。

这第一军团,久经草原风霜,马匪之患早已不在话下。曹军的那些雕虫小技,在他们眼中更是如同儿戏,不值一提。

张辽与公孙续,两位智勇双全的将领,巧妙地将麾下兵马化整为零,仿佛繁星点点,散落于广袤的战场之上。

与此同时,罗网那无孔不入的情报系统,如同暗夜中的幽灵,悄无声息地渗透进曹军的腹地,为并州军精准标记出一处处曹军小队的藏身之所。

于是,每当曹军将士卸下盔甲,欲享片刻安宁之时,并州军的精锐便如影随形,发起突袭,令曹军疲于奔命,夜不能寐。

反之,当曹军企图趁夜色掩护,偷袭并州军的粮草辎重时,却总似扑入了一场空幻之梦,粮草早已安然转移,踪迹难寻。

此番种种,犹如迷雾中的较量,让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三位曹军大将心生警觉,他们渐渐意识到,自己的队伍中或许已潜入了不速之客。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三人迅速达成共识,决定暂且停下对并州军团的侵扰,转而着手清查内奸,巩固后方——毕竟,攘外必先安内,唯有根基稳固,方能图谋长远。

就在那风云变幻之际,张辽与公孙续二人仿佛夜色中的猎手,悄然寻觅着夏侯惇麾下主力的踪迹,誓要在苍茫大地上,编织一场决定命运的决战,力求一击之下,令敌手再无翻身之日。

夏侯惇,这位曹魏的骁勇战将,此刻正深陷于营帐之内,目光如炬,穿梭于光影交错间,力图揪出那潜藏的叛影。

然而,在这紧张压抑的氛围中,危机已悄然逼近。

张辽与公孙续,如同两道凌厉的锋刃,无声无息间,已率领铁骑,将夏侯惇的营地团团围住。一时间,战鼓轰鸣,震颤着每一寸土地,直冲云霄,惊散了四周的宁静。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重围,夏侯惇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而豪情万丈,一声怒喝,响彻云霄:

“随我出征,迎击敌寇!”言罢,营门大开,大门轰然洞开,夏侯惇犹如一头脱缰的猛虎,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誓要与命运抗争到底。

“夏侯惇一声怒喝,战刀横空,威风八面,犹如猛虎下山,气势汹汹地喊道:

“张辽!速速前来,与我一战,送你归西!”

话音未落,一员虎将大步流星,走上前来,单膝跪地,拱手请战:“将军!末将张南,愿为先锋,斩张辽之首,献于将军麾下!”

这张南,昔日曾是袁绍麾下的一员猛将,自从许攸离袁投曹之后,他也紧随其后,归顺了曹操。在攻占襄阳之时,他更是一马当先,率先冲入城中,勇猛无双,立下赫赫战功。

“张辽!今日便是你的末日!”公孙续亦是按捺不住,手中的马朔挥舞得虎虎生风,眼中闪烁着嗜血的寒光,仿佛张辽的首级已经唾手可得。

张辽的目光落在刚从三韩烽火中凯旋而归的公孙续身上,那份历经战阵的沉稳,令他不由自主地颔首微笑,心中满是赞许。

“好,既然你心意已决,那便放手去做吧。”

忆往昔,他与公孙续的初识,是在雁门关那辽阔的校场上。

彼时,两人各领一军,模拟战阵,以策论高下。

未曾想,那场演练,竟成了公孙续崭露头角的舞台,虽然他输了,但是所有人都能看到他的潜力。

之后,公孙续便如影随形,跟在他与主公身旁,勤勉学习,不懈追求。

然而,世事无常,公孙瓒的陨落如同晴天霹雳,让这位曾经的少年英雄一夜之间变得沉默寡言,眼神中多了几分难以言喻的深沉。

主公见状,心生怜悯,更兼望其成才之心,遂将他孤身遣往三韩之地,意在风雨中锤炼其意志,磨砺其锋芒。

岁月流转,今日之公孙续,已非吴下阿蒙,那份从战场上淬炼出的坚毅与成熟,让人由衷感叹。

张辽望着他,心中既有欣慰,也有期待,仿佛看到了又一代英豪正踏着前人的足迹,稳步前行。

如今他独自一个人率领白马义从平定了整个三韩之地,也算是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对付一个小小的张南还是绰绰有余。

公孙续一勒缰绳,胯下战马如龙腾跃,奋勇而出,战意盎然。

张南挺枪而立,声若洪钟,响彻云霄:“来将通名!”

“吾乃公孙续!”公孙续言简意赅,话音未落,已催马挺朔,如狂风骤雨般直取张南。

张南心中暗自凛然,公孙续之名,他早有耳闻,知其勇猛无双。此刻,他不敢有丝毫大意,长枪一抖,化作一道银色闪电,直指公孙续心脉,意图一击毙命。

然而,公孙续武艺超群,只见他马朔轻旋,仅以微末之力,便轻易卸去了张南枪尖上的千钧之势,长枪如断弦之箭,偏离了目标。

两骑交错,马蹄扬起尘土飞扬,瞬间又调转马头,再度交锋。

刀光剑影中,仅三个回合,张南便觉臂力渐衰,心中惊涛骇浪,萌生了退意。他目光闪烁,暗自盘算,只盼能寻得一线生机,策马逃离这生死战场。

公孙续敏锐地捕捉到了张南眼中的慌乱与逃逸之意,旋即巧妙地露出一丝破绽,诱敌深入。

张南瞅准时机,猛地一提马缰,企图借着这股冲势逃出生天。

而公孙续,从容不迫地从鞍旁抽出一杆寒光凛冽的长弓,动作悠然自得,仿佛一切尽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