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筹划江夏(2 / 2)

【叮!触发万倍数量返还!万倍质量返还!获得车船*】

刘耀的嘴角不由自主地轻轻上扬,眼中闪烁着惊异之光。

“这……竟是车船!?”

在近代汽船问世前,人类船舶的推进,主要是仰仗风力和人力,前者用帆,后者用桨。车船是在桨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和设计的,桨用手力,而车船使用脚力,确为古代一项重大的船舶技术发明。

以轮激水,其行如飞,而且还设有撞竿,可以击碎官军的船只。所谓撞竿,又叫拍竿。

船旁轮子原来都有木板封盖,并不外露。从图中可以看出,船的两侧各有十ー个桨轮,船尾还有一个大桨轮,船上有抛石机多个,并且配备了弓箭手,具有相当强的战斗力。

车船虽然速度快,但是当时所用的动力来源只能是人力,无法长途航行,只能在江湖和沿海地区就近使用。

而且,车船因为需要许多人不断踩踏,要花费很多人力,所以只能作为军用。

直到蒸汽机出现以后,动力问题得到解决,轮船的制造和应用才能够迅速发展。

自己若是可以大面积装备车船,区区江东水师,那也是可以挥手可破。

晨光初破晓,浩瀚的江面宛如一幅铺展的画卷,波光粼粼中,千帆竞发,百余艘大小不一的舟船破浪前行,往来穿梭,宛如游龙戏水,蔚为壮观。这些船只上,满载着士气高昂的士兵、雄壮的战马以及沉重的辎重。

刘耀立于南岸之巅,身旁簇拥着一群同样目光炯炯的将领。他们俯瞰着这波澜壮阔的一幕,江面上船只穿梭,百舸争流,好一幅生机勃勃的战前序曲。

这一切的起因,源自蒯国的明智抉择——归顺并州军后,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与忠诚,蒯国决定以实际行动展现力量。

于是,在次日黎明初现之时,蒯国与并州军的水师倾巢而出,战船如林,于长江之上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摆渡演练。仅仅用了一天多的时间,这场壮观的军事演习便展现了他们强大的水上作战能力。

蒯国此番不仅慷慨解囊,将囤积的粮草、军械悉数取出,以供大军征伐之需,更是细心周到地派遣了各式船只,穿梭于洞庭湖的碧波之间,捕捞起鲜美的鱼虾,远送北方勇士的餐桌,其举止之伶俐,仿若春风拂面,令人舒心。

大军横渡长江之后,旋即如蛟龙分浪,一分为二。高顺率领着锐不可当的陷阵营,辅以黄忠麾下的精兵强将,并协同荆州水军的一支劲旅,誓师扫荡长沙郡的每一寸土地。

他们既要拔除那些危害乡里的匪巢,又要抚慰受惊的百姓,更要助力地方生产重归正轨,一片祥和之气渐次弥漫开来。

刘耀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搭乘水师的舟楫,逆着湘水浩荡南行,仅仅三日之间,便已抵达长沙郡的郡治——临湘城!

这长沙郡,其历史可追溯至秦朝之时,乃是朝廷直辖的三十六郡中的一方重地。此地民风淳朴,百姓间流传着祭祀沙土之神的古老习俗,并建有雄伟的万里沙祠,故而得名长沙,意蕴深远。

西汉立国之初,高祖论功行赏,封功臣吴芮为长沙王,将这片广袤的长沙郡作为他的封国。可惜吴氏一族历经五代,却因无嗣而国祚中断。此后,长沙之地数度更易,或为国,或为郡,风云变幻,岁月流转。

直至东汉初年,长沙郡再度崛起,重现往昔辉煌。

大军压境至临湘城下,却未急于发起攻势,反倒是从容不迫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给予麾下将士一个喘息之机。

连日来在舟船上的颠簸,使得众多勇士胃中翻腾,苦不堪言,更有不少人胆汁都几乎吐尽,加之水土不服之症日益加剧,亟需休整。

此刻,孙权唯有龟缩于江夏之地,按兵不动,丝毫不敢轻举妄动。

再看长沙,兵力已稀薄至不足万人,面对刘耀的虎狼之师,无异于以卵击石,难以招架。

随着曹操与刘琮的相继离世,这如同一道无声的号召,向那些隐匿于暗处的地方豪族发出了归顺的暗示,他们个个跃跃欲试,渴望投身于刘耀的麾下,寻求一片安稳的庇护所。

临江台上,灯火辉煌,酒香四溢,歌舞翩跹,宴饮的氛围热烈而浓厚。

然而,若细细打量,便会察觉这欢庆之下暗藏玄机。群臣们高举酒盏,口号震天响,却无人真正开怀痛饮。

有的浅尝辄止,轻触唇边便作罢;有的更是巧妙地将酒液倾入衣襟之内,暗自计较。

众人皆知,今日之宴,非但为庆贺战功,更有要事待议,关乎并州军未来的走向与命运。

酒过三巡,菜肴已品过五味之鲜,刘耀缓缓放下手中那流光溢彩的金杯,轻轻一挥衣袖,示意歌姬、乐工、庖人等一众侍从退下,大殿之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随后,他一声令下,玄甲铁骑如鬼魅般无声无息地封锁了大殿的每一个出入口,气氛瞬间凝重。

刘耀目光如炬,环视着殿内的众人,声音低沉而坚定:

“如今荆州九郡,我已得其八,唯余江夏一郡,仍牢牢掌控在孙权之手。那孙仲谋心怀鸿鹄之志,又有周瑜这等智勇双全的谋士相辅,若不及时除去,日后必将成为我心头大患!”

他顿了顿,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断:

“因此,我意已决,定要倾尽所有兵马,沿长江顺流而下,一路向东,驱赶孙权,夺取江夏郡,进而以雷霆万钧之势威慑江东六郡。诸位,你们以为此计如何?”

此言一出,大殿之内一片寂静,众人都被刘耀的豪情壮志所震撼,纷纷低头沉思,心中暗自揣摩着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

刘耀之言,犹如投石激浪,瞬间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文武百官的眼神闪烁不定,各自在心中权衡着东进之策的利弊得失。

此刻,一股不安的暗流在众人之间悄然涌动,只因一个确凿无疑的消息正悄然散播——孙权已于江夏布下重重防线,严阵以待。

而那江东名将周瑜,更是以身作则,亲自披挂上阵,引领着江东水师的精锐之师,稳坐江夏,犹如一座不可动摇的堡垒,静静地注视着北方的动向。

换言之,若并州大军此刻挥师东进,势必将与这支威名赫赫的江东水师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对决。

孙氏一族,自掌控江东六郡以来,已历经十载春秋。

在孙策与孙权两兄弟的精心治理下,江东之地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府库之中钱粮充盈,军营之内更是兵强马壮,士气如虹。

与昔日那刘琮的荆州、曹操集团相比,江东的实力已然今非昔比,不容小觑。

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单是江东军的八万精兵,便已雄踞三江之口,构筑起水上与陆上两座坚不可摧的大寨。

战船逾千,浩浩荡荡,宛如蛟龙出海,将长江下游的水路封锁得密不透风。而统率这支铁血雄师的,乃是那位文武兼备、声名远播的名将周瑜,其智勇双全,令人敬畏。

正当刘耀陷入深深的思索之际,后殿悄然步出四名侍从,他们肩抬一幅巨型地图,其上详尽勾勒着江东六郡的山川走势、城池关隘以及兵力布防,每一处细节都刻画得丝丝入扣,仿佛将整个江东的军事态势尽收眼底。

近来,罗网组织对江东的渗透行动频繁,经此一番努力,江东的兵力部署几乎已如掌中之纹,了然于胸。

随后,在刘耀的一个微妙示意之下,戏忠与郭嘉缓缓踱步至那幅悬挂于侧的庞大地图旁,开始细细铺陈他们精心筹谋的攻略——直击江夏,平定江东的战略宏图。

“孙权据守江夏郡,如龙蟠踞;周瑜则在三江口厉兵秣马,二者互为犄角,扼守着长江天堑,确是难以撼动的劲敌。然而,有三股力量驱使我们不得不向东挺进。”

首要之因,乃是我大军进取江陵之际,那周瑜小儿竟胆敢孤注一掷,遣兵夜袭丹江口,妄图截断我军的生命线——粮草之道。

此等行径,无疑是对我大军的公然挑衅。若对此置若罔闻,不予还击,我军颜面何存?必将沦为天下人的笑柄。故而,为了彰显军威,江东之地,我们志在必得。

其二,自孙权坐镇江东以来,他不仅对寡嫂幼侄多有欺凌,更对同宗兄弟痛下杀手,而对周瑜亦是防范重重。

江东之地,虽看似如铁壁铜墙,坚不可摧,实则内部早已四分五裂,离心离德,其覆灭不过旦夕之间。故而,江东之地,实乃可伐之域。

其三,主公您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已接连剿灭荆州、曹操两大集团。如今,只需再攻克江东六郡,便可令天下人心惶惶,震动不已。

到那时,无需兵马刀枪,只需一纸檄文,汉中、成都等地便可望风而降。故而,江东之地,非伐不可。

因此,我斗胆建议,主公应倾尽我军主力,沿长江水陆并进,势如猛虎下山,一举攻入江夏郡境内,在赤壁、西陵、三江口一带,先歼灭孙权的主力,而后扫平江东六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