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于司令那边如何处理呢?也让他的第51军部队乘坐【特4式内火艇】一块赶过去?”
115师毕竟进入山东的就这么一个旅,哪怕在山东扩充了一些兵力,仍然兵力不足;毕竟原本115师的独立旅被要求临时调入129师作战序列,协同太行山地区的作战了。
虽然此刻鬼子第12军下辖的第5师团、第21师团和独立第5混成旅团兵力大部在山东追击八路军的山东纵队,留在徐州的兵力已然很少,但是本着“杀鸡就要用牛刀”的想法,115师并不想光靠手头这点兵力去攻城。
毕竟徐州城自从武汉会战正酣之际,与8月底被韩德勤所部进攻后,这儿就长期驻留了一个大队的步兵外加一个野炮兵大队,加上第12军司令部和通信分队医疗分队等直属队,大概有4000多鬼子。
此外第21师团一个大队也在距离徐州不远的宿州(今江苏宿迁)驻扎,要赶回徐州急行军也就是一天半时间而已。
可以说仅仅以115师和冀东南下支队的兵力,要硬啃下徐州,损失想来不会小。
“若是以【特4式内火艇】运输第51军将士,会不会把我们太多秘密暴露给国军了?”
“虽然会暴露实力,但若能从国府增加编制,也未尝不是好事。”
增加编制?
别想了!
就算唐亮再不清楚历史过程和细节,但是作为军事票友,还是记得一个着名的梗:
“华夏人数最多的师是哪个师?”
“129师!”
“有多少人?”
“30万!”
但凡国府能按人枪给编制,抗战初期八路军的三个师开枝散叶后,在鬼子投降的时间节点上,实际兵力都相当于方面军,哪怕只计算这3个师的野战军,也都有至少一个军的实力。
然而抗战结束时,八路军名下还是只有这3个师,而不是至少3个军,八路军仍然被称为“第十八集团军”——啧啧,90多万人的集团军——而国府的集团军一般也就是4-5万人左右,哪怕是攻击军之首的第74军也不过编制人(实际在编兵力,缺7000多兵员),74军所在的第24集团军也不过是10万左右。
既然历史上国府根本不给编制,那么拼命把自己实力展示出来又有什么用呢?这反而暴露了实力。
只是这个时期的八路军还有人在王铭等人的鼓动下,试图争取获得国府的“谅解”,调整新增编制,以获得更多的军饷和武器弹药补充。
当然唐亮这种后世之人自然知道这是痴心妄想,郑三发子根本不会再给编制了。
只是光靠115师和冀东部队进攻徐州,显然兵力太少,还是得拉上帮手。
不过唐亮决定留个心眼,虽然回到鲁中山区时系统提示已经完成协助山东地区八路建立根据地的任务,不过唐亮打算先不回车库\/码头补充更多的坦克和装甲车辆,以免在国府那边暴露过多实力。
“幸好撤出青岛时嫌【S-51自行火炮】行动速度慢,把它们塞回车库里没重新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