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下笔有神(1 / 2)

杭州府城、西市、李氏文房四宝店。

三位老者相对而坐,品着茶水。

其中一人,身穿白袍,两鬓斑白,眼中饱含智慧与沧桑。

他是杭州府学的学政,宋识,字知义,府学学政品级相当于知府,在杭州府也是知名的大人物。

宋知义旁边正是一身墨袍的杭州府知府陈升,陈晨光。

他手里捧着白瓷青花的茶盏,茶盖轻轻磕着杯沿,不时地喝一口香茶,享受着片刻的宁静。

府衙明日就开始当值了,短暂的休沐期就过了。

屋中的第三人,与宋知义相对而坐者,一身灰袍,蓄着山羊胡,正是这间店铺的掌柜,制笔大师李文云。

前两人都是四品官员,竟与一个店铺掌柜同坐,这掌柜肯定不一般。

李文云与宋知义同是景明六年的进士,而陈晨光则是景明九年的进士。

二十年前,李文云遭阉党陷害,罢官去职,从此不问政治,醉心于制笔。

牛逼的人在什么领域都牛逼,李文云不当官,在制笔上已然成为了大师。

“文云兄,你在这西市之内制笔,简直就是浪费了你满腹的才华啊!”宋知义痛心疾首的说道。

陈晨光不动声色,继续品着茶,他虽然官职大,但年岁较之二人要轻,又晚一届考中进士,可以算是二人后辈儿,前辈的事情他不掺和。

“我哪里有什么满腹才华,只不过是个制笔匠而已。”李文云面无表情。

“文云兄太过自谦了,你的才学,我还是知道的,所以才多次邀请你去府学当教谕!”

“府学,呵呵,现在的府学还是大夏的府学吗?”

宋知义老脸一红,“府学内都是大夏的书生,学的是忠君报国、圣人大义,当然还是大夏的府学。”

“呵呵~~”李文云不置可否。

“我也知道如今府学内多是竹林党之人,可天下还有清静之地吗?党派林立,竹林党、京党、徽党,阉党、国师……”

宋知义摇摇头,“党争迭起,却让妖僧得势……哎!”

“知义兄,少说两句吧,文云兄不涉朝堂,可是得了大自在了,如今朝堂乌烟瘴气,要不是为了杭州府的百姓,我都想挂印儿去了!”

陈晨光说道,陈知府为政还算清明,杭州府如此繁华大半都是他这个知府的功劳,他虽是难得的能吏,为人却有些惫懒,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不求上进,比较佛系,比较咸鱼。

“还是晨光兄懂我。”李文云说道,看着老友宋知义的满头银丝,微微一叹,“知义兄,你操的心太多了!”

宋知义与他是同年,年岁相差不大,但看上去却比他苍老许多。

宋知义摇了摇头,按理说学政并不是特别操心的官职,最起码比起陈晨光这个知府来轻松许多,但他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那种人,忧君忧国忧民。

说好听点就是政治站位高,说难听点就是瞎几把操心!

屋内气氛有些压抑。

“文云兄,最近可有新作?”陈晨光岔开了话题,他是来休闲来了,可不想谈论什么政事。

“嘿嘿~~”提到制笔,面无表情的李文云变得神采飞扬起来,“最近得了一些极品材料,用我那翠玉杆做了一支极品!”

“翠玉杆?”宋知义和陈晨光都非常惊讶,翠玉杆可是李文云的宝贝疙瘩,没想到他竟然舍得用来做笔了。

“文云兄可是寻得了北地极品狼毫?”陈晨光问道,宋知义愁苦的脸上也满是好奇。

“非也,非也!”李文云摸着胡须笑着摇头。

“哎呀~~老李快快说啊!”宋知义也是爱笔之人,一杆好笔对儒者来说不仅仅是书写的工具,还是施展儒家经义的法器。

“哈哈~~”李文云笑的极为畅快,“是极品虎毫!”

“虎毫?”宋知义和陈晨光同时一愣,作为儒生对制笔可是有一定研究的。

陈晨光:“虎毫怕是不是做笔的好材料吧!”

“一般的虎毫或许不是,如果是虎妖呢?”

李文云曾反复观摩着那一缕虎毫,得出了一个结论,这绝不是一般的虎毫。

陈晨光:“虎妖?这世间有人能猎到虎妖?”

李文云摇摇头,“不清楚,反正不是一般的虎毫就是了!”

宋知义:“笔在何处,快快拿出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