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安禄山之乱始(2 / 2)

大臣们皆面色凝重,甚至有些官员面露惊恐,尤以宰相杨国忠为甚,额上汗珠涔涔。

李隆基步入龙椅,见状不禁蹙眉,问道:“诸位爱卿,可有要事?”

众人面面相觑,无人应答。

李隆基觉察异样,顿时沉声质问:“究竟何事?杨国忠,你来说!”

被点名的杨国忠面色一变,扑通跪倒在地,哭诉道:“圣上,安禄山那狗贼反了!”

此言一出,李隆基脸色骤变,猛地站起,怒喝:“你说什么?”

杨国忠几乎把头缩进衣领,浑身颤抖道:“安禄山与史思明联手叛乱,正率大军攻打洛阳!”

李隆基面色铁青,怒斥:“乱臣贼子!!朕设极乐之宴相待,他竟敢心怀叛逆,真是该死!”

他随即望向群臣,问道:“叛军何时起事?为何昨日尚无消息,今日便已兵临洛阳?”

群臣沉默,无人敢言。

李隆基怒骂:“废物!一群废物!平日口口声声说天下太平,如今安禄山、史思明已攻至洛阳,你们却哑口无言?”

杨国忠急忙进言:“圣上,微臣以为,当务之急,乃阻击叛军进犯洛阳,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骁勇善战,智勇双全,堪当此任。”

一旁大臣亦纷纷附和。

“臣以为,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亦可领兵东征,平定叛乱!”

朝堂之上,众臣谏议纷呈。

不久,对策既定。

李隆基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平卢节度使,镇守洛阳。

然而,范阳、平卢原节度使安禄山已反,其地犹在安禄山之手。

因此封与不封,实则不过虚衔。

随即,李隆基又下令,命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平叛。

接着,并遣使毕思琛,前往东都洛阳募兵守城。

皇命既下,大唐这架沉寂数十年的国家机器,终于缓缓启动。

当日,高仙芝、封常清即启程,奔赴洛阳。

然而,大唐精锐边军未及归返,二将只能于长安、洛阳临时募兵。

可惜所募者,多为市井之徒,既无战斗经验,亦未经训练。

因此,导致安禄山大军攻洛阳,未及一月,洛阳便沦陷。

东京留守李澄,与御史中丞卢奕拒不投降,被俘后遭安禄山杀害。

河南尹达奚,则向安禄山投降。

安西节度使封常清与高仙芝,退守潼关,采取守势,坚守不出。

怎奈李隆基听信监军宦官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将封常清、高仙芝处斩。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改元圣武。

高仙芝、封常清两位大将被杀后,朝廷无将可用,以致朝中人心惶惶。

李隆基不得已,启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任兵马副元帅,领兵二十万,镇守潼关。

潼关地势险峻,易守难攻。

哥舒翰进驻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挖沟壑,高筑壁垒,坚守不出。

哥舒翰不愧为当世大将,深知安禄山兵马远道而来,久攻不下必生懈怠。

故而始终坚守,多次击退敌军。

然而,宰相杨国忠却疑心哥舒翰亦有谋反之意,便向李隆基进谗言。

中伤哥舒翰不主动出击,疑是消极怠战,与安禄山或有勾结。

李隆基不复英明,竟轻信谗言,屡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战。

哥舒翰无奈,只得出城迎战。

一战之下,二十万唐军竟惨败,仅千余人得以逃亡生还。

此役,大唐元气大伤,底蕴尽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