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父亲情绪低落的话,赵承平也是陷入沉思。
这段时间,他也是在观察赵家村的环境。
的确很落后。
在山头上看,村子坐落在连绵的山坳中,四周被贫瘠的土地包围,鲜有绿意盎然的景象。
村民们居住的多是简陋的土坯房,屋顶覆盖着破旧的瓦片,有的甚至漏风漏雨,排列无序,显得杂乱无章。
由此可见,赵家村人居环境很差。
环顾四周,村道狭窄,坑洼不平,到了雨天,更是泥泞不堪。
不仅是道路,赵承平还了解到医疗条件以及教育条件也很落后,很多村民要去外地上学和看病。
由此可知,赵家村的基础设施很落后。
再看村民们,黝黑的脸,说明他们经常出现在田间地头,从事着最低级的作物生产活动。
而且,他们衣着朴素,一件衣服看上去已经穿了很多也舍不得换,可想而知,村民们的收入之低。
除了农业,云溪村几乎没有其他经济来源。年轻力壮的村民大多选择外出务工,以寻求更好的生计。
然而,由于教育水平有限,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薪且劳动强度大的工作。
留在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依靠着微薄的农业收入艰难度日。
赵承平知道,要改变赵家村贫困的现状,关键在于经济。
而对于一个落后的贫困村而言,发展经济就是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发展支柱型产业。
只有这样,才能带领赵家村的村民脱贫增收。
可是,赵家村现在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呢?
赵德汉问道:“承平,你在想什么?”
赵承平说道:“爸,我觉得,如果想改变赵家村贫困落后的现状,应该从经济入手,重点是发展支柱型产业,只有让村民们的钱包都鼓起来,才有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赵德汉叹息道:“你说的这些我又何尝不知道,你爸我之前好歹是个处长,扶贫文件也接触过不少,但不是每个地方的经验都可以借鉴的。”
“每个地方都有特点,要因地制宜,才是关键!”
“可是赵家村,穷乡僻壤的,什么资源都没有,不知道该依靠什么,不像有的地方,发现矿产或者油井,就能一夜暴富。”
赵承平仔细想想,父亲说的是,要想让赵家村发展起来,首先要搞清楚赵家村的优势,然而,父亲当了这么久的村委会主任都没有摸到发展模式,可想而知,赵家村的资源实在是过于稀少。
赵德汉继续道:“我倒是想让大家合资办一个村集体企业,像其他脱贫村那样,通过发展当地特色产业,让赵家村的名气起来,而且,我们也尝试过,养蜜蜂,搞纺织之类的产业,但是效果不是很好,虽然不赔,但是也赚不了多少,很多人见无利可图,也就放弃了。”
“大家也不像以前那样热衷于种地了,因为收益实在是太低了,有很多外出打工的人,即使在城里做的最低等级的洗碗工,收入都比种地强!”
赵承平点点头,这就是当下农村的现状。
很多农民已经不满足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因为赚不到几个钱。
虽然在农村可以活得很滋润,但是城里的刺激无处不在。
老一辈可以不向往城市生活,但是他们的子女都纷纷外出打工 ,不愿意留在家乡,这也是现实。
所以,农村的劳动力都是老弱病残,没有人才,如何谈得上发展。
所以,这也是一个难点。
而要想解决这个难点,赵家村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
对于年轻人而言,无非就是优渥的就业条件。
因为这些年来,城里内卷十分严重,许多年轻人卷不动躺平 ,如果村民有产业发展起来,倒是可以让这些人回流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