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世之良将!(1 / 2)

黎明,健为郡的城墙显得格外肃穆。而在城外的一片荒野之地,一群人的身影快步出现在了这荒野之上,正是那健为郡太守任岐。他身负家眷,企图逃离这已然沦陷的城池。可是他不知道的是以沮授之才,又岂会轻易放过他?

绊马索、伏兵齐出,接连数次,官军的文官、将领分批次般的纷纷落网。其中,首批落网之人便是那太守任岐,而那副将冷苞便成了此战收尾之作。

而沮授可是张角所看中的智囊,其之谋略若是放至三国时期也未必不能进入前十,何况这东汉末年时期?此时郭嘉尚且十三四岁,诸葛亮更是只是三岁孩童!

至于此时的刘焉麾下多为三流谋士武将,便是二流都屈指可数,若无张任,余者皆碌碌之辈,岂有不被玩弄于股掌之间的道理?

在沮授威逼利诱下,任岐被迫写下归降书和诋毁刘焉的书信,而让任岐没有想到的是做完这一切之后,沮授并未重用与他,而是放他回到了蜀郡,并有意无意的让其看到了被俘的冷苞!

至于为何放任岐回蜀郡?沮授却是看的更加深远。相比于任岐,在沮授眼中,他更看重的是张任的能力。他相信即便他什么都不说,当任岐回到蜀郡,也必然会在刘焉的面前极尽诋毁之能事,将一切罪责推给张任和冷苞。

果不其然,当任岐返回蜀郡之后,此时的蜀郡仿佛变成了一个大旋涡,忠诚与背叛、权力与欲望在其中交织着。

冷苞的勇武,沮授是看在眼中的,是以沮授方才故意让离去的任岐看到了军中被俘的冷苞,依旧如同沮授预料的一般,冷苞宁死不降。

当被劝降无果后,沮授微笑说道:“将军乃忠勇之辈,杀之可惜。今放你离去,望你好自为之!”此言一出,冷苞大感意外,一路小心谨慎的出了沮授府邸向着城外逃去,只是让其始料未及的是沮授居然真的没有派遣人手,他本以为在他逃离的那一刻必定会有刀斧手埋伏于四周,随后一拥而上。

然而,让冷苞想不到的是,沮授的后手远远比那些刀斧手来的更加可怕!当他回到蜀郡,任岐的添油加醋,颠倒黑白,最后让刘焉愤怒的近乎丧失理智,若非一众武将求情,怕是冷苞此刻已然被拖出去斩了,不过即便如此,也使得冷苞几乎丧命。八十军棍下的冷苞此时已是半死之躯,即便有着当世神医在旁生死依旧不过是五五开,何况此时哪来的神医?奄奄一息的冷苞,就这般从头到尾连一句话的解释都未曾来的及说,便被扔出了蜀郡城外。

此刻的冷苞心如死灰,这是他效忠的主公?这般薄情寡义?此时他的眼中仿佛突然看到了健为郡的沮授,他忽然有了活着的欲望,因为他想复仇!他死不瞑目!

而张任在张梁的重重包围中,终于奋勇突围而出。此时他率领的三千之众如今已不足千人。冲出重围的张任又快马冲向了援军赵韪的求援地。

不曾想终究慢了一步,当他来到赵韪受伏之地时,却发现早已没有援军的踪影。而他再次陷入黄巾军的包围,张任心中并未产生畏惧之情。他率领着部下,一往无前地继续与马相大军展开激战。以不足千人对抗着马相两万余人的大军,此时的张任任能奋勇向前,锐不可当。

然而,敌人的数量庞大,如同潮水一般涌来,让人应接不暇。张任深知,若想脱身,必须智取,擒贼先擒王!

于是,张任一边厮杀,一边向着马相的位置杀去,而此时的马相面对凶残的张任,心中不免生出退意,可这一退,却是让张任捕捉到了机会,张任成功从马相身侧冲杀了出去,再次成功突围。

然而,当张任带着不足三百的残部向健为郡逃去的时候,他却发现健为郡早已沦陷。城墙上飘扬着黄巾军的大旗,曾经熟悉的景象又变得陌生而恐怖。疲惫与绝望的情绪笼罩着他和他的部下,此刻的他们早已疲惫的再无一丝再战之力,很是有数骑见到此等场景再也支撑不住,跌落在地!

站在健为郡城外,张任面色惨白,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实在不知有着七千人把守的城池,如何在区区一日之间便被攻破的!他抬头看着城墙之上飘扬的黄巾军大旗,心中充满了不甘与愤恨。然而,他并未让这种绝望的情绪控制自己。他深知,只有战斗,才有出路。

张任大喊一声道:“是名垂青史,还是刀下亡魂就在此战!胆气尚在者随我冲!杀啊!”说罢一马当先,率领着最后的二百余名士兵,发起了最后一次冲击。他们如同决堤的洪水,不顾一切,视死如归地冲向包围他们的黄巾军。张任更是身先士卒,以命搏命,他的英勇激励着身后的每一个士兵。他们无畏无惧,奋力向前,此刻的他们并不为什么大汉、刘焉,只为自己站着活着!是以此战他们决不退缩半步!

在激烈的战斗中,张任展现出了他那悍勇的一面,刚毅的一面,此刻城墙之上的沮授此时看的热血沸腾,暗道:“世之名将近在眼前,焉有不取之理?”。

而牵制张任的张梁,此时哪里是如此状态下张任对手?战场之上枪影如龙,尘土飞扬。在这无边的夜色中,张任此时面对着黄巾大军的围困。他目光如炬,透露出不屈的意志。而眼前的黄巾首领人公将军张梁,在张任眼中,却并不足以成为他的对手。

一枪扫过,犹如天外飞仙,张梁未及反应,便被张任打下了马。黄巾军一众将校一拥而上,将张梁护卫了起来。

而此时张任眼神微冷,知道杀张梁无望,瞬间策马,在众人眼前疾驰而过。借着这短暂的混乱,张任已经从重围之中突围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