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中国科学院开始评选学部委员:‘今日讨论学问委员人选。余报告去年四月发信征求选委员后情形……各科虽均以科学上的创造性成就、对于科学作推动作用和政治水准为标准,但标准仍不免有高下。’”【4】”
“过了两天,中科院开四学部联席会议继续讨论此事,竺可桢担任执行主席……”
“……‘数理组昨午开会讨论,数理组原来48位委员中,主张去掉姜立夫,因为若是姜在内,则张子高亦应加入。闻华罗庚竭力反对姜之加入,动机尚是陈省身为姜之学生,而姜把数学所书籍移台实是极大损失。’”【5】
“世变势移,华罗庚反对原中国数学会会长姜立夫当选学部委员,在1955年是大获全胜。竺可桢在其日记中作了相关记载,此处略。”
“……1949年之前,姜立夫曾出任中研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数学会会长。”
“陈省身是他的高足,但他对自学成才的华罗庚也相当器重,‘曾经多次致函中央研究院领导,推荐华罗庚的工作,并为华罗庚到前苏联访问筹措经费’。”
“因此,在1955年,当华罗庚借政治上的原因排斥姜立夫入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不能不引起陈寅恪的反感。”
“此外,驰誉国际的美籍华裔数理逻辑学家王浩似乎对华罗庚行事风格颇为不满。王浩后去英国牛津大学任教职,遇见红学家吴世昌经常谈及这一点。”
“1962年,吴世昌携妻女归国,供职于中科院文学研究所,拜访竺可桢时聊到王浩在海外的一些状况:‘王浩与吴世昌同住四年,所以深知其人,间常批评华罗庚,谓其在数学界(中国)包办一切云。’”【6】
“综上所述,从陈寅恪、陈省身、王浩这三位不同领域名家所作的回忆及评论来看,华罗庚为人处世不免有种种特异之处。”
“以上是希羽组之外的其他人与华罗庚的互动或评价,以下则补上联席会议的评价。”
“对上述资料所反映的情况,笔者认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如从华罗庚逆境奋斗屡有创获与时俱进的人生历程观之,盖棺论定:其人仍不失为现代中国数学界负有国际声誉的一代豪杰。”
“实际上,联席会议全体成员与创始所长夏希羽都对华罗庚的上述经历表示了不同程度的同情和感慨。”
“因为,联席会议一致同意:从总体来看,华罗庚身上的问题大多都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而是自从第一批留美幼童离开中国至今的一百余年时间里,杂糅着文人传统、现代科研体系等一系列要素在时代浪潮中不断混合,却又没有得到妥善处置之后产生的问题。”
“在过去的数十年里,他有意或者无意之中犯下的罪行并不是他或者其他任何一个特定的人的罪恶。”
“实际上,自我国的知识分子之间开始自发地形成一条‘以前往英美国家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的知识分子为最高一级,以未曾留学甚至像华罗庚一样不曾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土’知识分子为最低一级’的鄙视链的那一刻,也就是清末民初开始,犯下类似错误的人不断增加。”
“而华罗庚的特殊之处只是在于以下几点:他是这些人之中在从事科研之前接受过的教育水平以及最高学历均最低的;他是最需要依赖人际关系和各方面联系才能在科研共同体内向上攀登的那一个;他在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主动或被动地包庇了藏在中科院内外的、密谋对希羽组研究所成员进行刺杀和暗害的阴谋家。最终成为了公然挑战国家法律的公共人物之一。”
“如果一定要给华罗庚下一个定语,那么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是:华罗庚既是一个被拴在这条鄙视链上最末端的关键节点,也是最适合展示‘旧时代的人才如何通过攀爬学术阶梯达到最高地位’的最佳展品。”
“直到联席会议发布此文为止,他都是一个社会主义者、爱国主义者,至少曾经是一位又红又专的大数学家——联席会议在过去、现在,未来都无意否认这一点。”
“如果他死了,他大可以对他曾经的同学、学生、老师、同事以及上级们说,‘我尽力了,我靠着你们的支持,不仅为中国做出了贡献,还走到了中国学术界的顶峰,甚至在世界数学史上都能够青史留名’……”
在看完上述文字之后,华罗庚当着杨乐等人的面直接晕了过去。
然而,希羽组的所有人此时还不知道这一切——只要华罗庚没有立刻去世,那就没有对跨年晚会进行调整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