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难道这样就是节约了吗?我不知道什么是节约。(1 / 2)

我们今天来谈谈,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

有很多人说,黄巢末年的起义彻底斩断了士族文化集团对仕途的垄断,而且给宋以后的社会创造了一个属于平民的阶层,

世家大族彻底在历史上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这些观点都是错误的。

因为士族门阀的好处也有,坏处也有,你不能只看他的坏处,忽略了他的好处。

科举制兴起之后,科举就成为了普通人进入仕途的最主要的门道之一。

科举虽然在那个时期是比较公开公正的人才选拔路径,但是只有这种科举完全由皇帝及其统治阶层所控制。

因此选拔上来的人,都是皇帝所需要的那些人。

皇帝想把国家治理好,当然也希望重用那些有政治远见的人。

但是那些伪装成有学问的人,就比如一些马屁精、一些伪君子,他们也会通过科举挤进朝堂。

研究历史,你会发现在南宋以前,在五代十国之前,汉唐整个朝代的文化士族。

虽然有很多问题和私欲,但大多数时候其所代表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

他们和皇帝的矛盾是,他们不在乎朝堂上坐的是谁,他们只在乎他们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

像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关于选拔人才的机制,本来一般是九品中正制,也就是古书上说的察举制。

因为当时的九品中正制,是按照祖辈的功勋和功劳来划分等级的,就连皇帝都无法干涉。

也相当于是世家大族,随便可以往朝堂里面塞自己的人。

你看东汉末年的袁绍,他祖上就是四世三公,在朝堂上的影响非常大。

士族遍布天下,在他们所掌控的区域内,教育资源是先他们自己享用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他有钱,他就当然可以让他的子弟读书。

穷人怎么有可能去读书呢?去读书的希望是非常小的。

但是自从隋文帝推行科举以后,特别是到宋代以后,科举制选拔出来的,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普通的中小地主阶级的人。

而且他们思想非常顽固,也不知道变通。

科举制的那个年代,特别是宋朝、明朝对臣子的要求非常高。

但是人性复杂多变,100个人里面能够出四五个忠诚的就了不得了,

你怎么可能要求100个进士,都是忠诚的呢?这是非常不符合人性的。

因此自从南宋的宋明理学出现以后,这种伪君子、伪道学便在官场上泛滥存在。

有一些那个高利贷者,还有好多奸诈之徒层出不穷。

在二十四史中,都有这些奸恶之徒的专门传记,比如宋史专门开列的奸臣传、叛臣传。

像什么宋代时期蔡京等奸臣,还有秦桧,他也是科举出来的,他还是什么状元,但是他确实是一个卖国贼。

还有明朝嘉靖时期的严嵩,他也是通过科举考试考上来的,但是他是个祸国殃民的东西。

还有明末清初时期的汉奸范文程,这样毫无人格底线的大奸大恶之人,在科举制兴起之前,还真没有发现几个。

可以说科举制他虽然培养了一些人才,但是他所内在的弊病是根深蒂固的,根本无法消除。

为什么社会上有一些人,对几块钱非常在乎,有时候甚至会和你争,和你吵?

举个例子啊,举个例子就是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和我爸去亲戚家。

我们从火车站出来以后,到亲戚那个家还要走几里路,

我提议说打个的士也不过七八块钱,但是我爸非不同意,还教育我说钱不好赚。

走一走还可以锻炼身体,然后他就拉着我走的是小路,一路上他忘记那个亲戚家的地址,还拉着人家问。

大概走了半个小时,我们才走到,后来我们问了亲戚,进去才知道我们走了远路,我当时非常不高兴。

我就觉得为什么不花那几块钱呢?该花的就要花,这么一点,父子两提的大包小包在街上走不难受嘛,是不是?

难道这样就是节约了吗?我不知道什么是节约。

而且到现在,我的一个叔叔,也是这个样子,有时候为了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

如果那个东西的价格,不在他接受范围之内,他就和人家砍价。

如果价钱砍不下来,他就不会要或者唠叨几句,说人家贵了就走了,我觉得这样没必要。

你不想买你就走嘛,你何必让人家难堪,让人家为难呢?是不是说人家做什么呢?

但是他七八十岁都是70多岁了,都还是这个性格,我看也不可能改了,算了,这也是他自己的事,我也是管不了,唉。

——————

后来我看到了一个新闻,说的是有一个姓苏的,他在某个地方的地铁上厕所被收了1块钱,后来他就把这个地铁运营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法院判定地铁公司归还他交的1块钱。

这个事情,后来不知道是如何判决的。

我觉得这样有些纠结不是很好,因为纠结在这些一些小事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你不如放过他,你放过他,他也放过你,是不是?

你如果紧抓着不放,他也不会放过你。

但是有一种说法告诉我,你曾经有1000万的时候,你会在乎被骗走几百块钱,几千块钱嘛,如果你有100万的时候,你会在乎掉几块钱,几十块钱嘛。

是不是?人只有在富裕的时候才会那样大度或者那样不计较,人在穷的时候是非常斤斤计较的,

有时候甚至被别人骂成铁公鸡,他都毫不在乎,为了你那几块钱他可以追你几里路。

打个比方说,我们隔壁曾经有一个姓刘的,他曾经在某个地方坐大客车,

那个客车的票是24块钱,但是他当时手里只有19块钱,就给了19块钱。

那个售票员也让他上车了,但是后来到站以后,这个姓刘的,也没有把那5块钱交给这个售票员。

这个售票员就不依不饶,跟着这个姓刘的走了十几里的路。

这个姓刘的,好不容易从口袋里,摸出了5块钱才给这个售票员。

你说,像这个售票员这种斤斤计较有些近乎变态的,你跟人家跑了十几里路,你又可以去跑车,又可以去赚钱了,是不是?何必纠结那几块钱呢?

我觉得售票员之所以有一些悲剧发生,就是因为像这种不近人情的,计较几块钱的方式。

——————

很多人也许不知道,宋朝的一种茶叶在很大范围内被推荐,在市场成为一种贵族的饮品之后,当时的政府想在茶叶上收点税,但是很难掌握,也没收多少钱。

而宋朝皇帝专门研制了一部茶法,宋朝在茶叶上赚的钱不少,有些茶叶还随着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到了阿拉伯地区、非洲还有欧洲等地,赚了很多很多钱。

你们在街上走,有时候会看到茶叶店,有时候你们瞧不起这些店铺。

有时候你们看到茶叶店里面,根本就没有人,但是你们根本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赚钱的。

他们赚钱的门道非常非常多,比你做什么便利店、做什么水果批发、做什么小商品批发利润,要大的多。

第一个,他们第一个赚钱的方法,就是批发,就是传统的靠走量卖钱。

比如说一斤茶赚15%的利润,但是这个茶叶和那些大米黄金一样,是可以囤货的。

他如果发现哪种茶叶好卖,而且价钱也便宜,他就会适当的囤到仓库,放个3到5年,价钱就会上去了。

就比如说,某某茶叶在今年火了,如果你囤积了很多这样的老茶,你就会发一笔横财。

是不是?还有一个靠卖资源。

因为我每次去茶叶店,都看到有很多人坐在一起在喝茶。

这些喝茶的里面。各行各业的人都有。

他们平常都喜欢,一边喝茶一边谈生意。

如果一个大生意涉及到几百万,上千万的生意谈成,茶叶老板也可以从中抽成。

老板也可以在抽成中赚个几万,十几万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一个就是现在流行炒茶,什么叫炒茶?就是把茶叶金融化。

从西南地区的某个交易中心,曾经将某种茶叶炒出了天价。

比如说前年我认识的一个学员,他去西南某个地区参与炒茶叶,炒了一年多,多赚了十几万块钱。

这个模式就跟击鼓传花一样,只要有人接盘你就能赚钱。

但是最倒霉的是最后的那一个,他没有人接盘,茶叶卖不了的,卖不掉的就只有低价处理。

但是那些茶叶太多了,自己喝不完,拿着送也送不完,真是没办法,这种操作有点风险,大家都得注意。

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现在很多单位过年过节都需要生鲜礼品,其中就有茶叶。

有一次我的一个学员跟我讲,他们当地的有一个负责采购的干部跟他讲,要他推荐一款茶叶。

但是我这个朋友给他推荐了几款茶叶,他都漠不关心,但是他关心的是发票好不好开,怎么签合同,还有那个礼品盒好不好看。

这是我他把这个事情讲给我听,我就懂了,这个他不是要喝茶呀,这还是要利用这个茶叶在报销上面搞鬼赚钱呐。

当然,这这是一种违法乱纪的事,你们千万不要去做。

而且这个茶叶的水也非常深,市场上面有几块钱一斤的,也有几百块上千元,几千元的,个别的还有上万元一斤的。

你说,那个上万元的茶,和那个几十块钱一斤的茶有什么区别?

区别?我也说不出来。

但是,我听说所有茶叶的制作成本,都差不多的,只是因为他们后期的纸盒包装贵点而已,是差价越提越高。

如果一个茶叶成本相同,它的定价越高,你赚的钱就越多,知不知道?

你们如果要去卖茶,首先要将你们的门路摸清楚了,如果你们摸不清门路,你们就千万不要参与到卖茶里面了。

——————

为什么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回到乡村或者农村里面去了?

就是因为如果回到乡村里面去,就会看到这样一个场景。

就是六七十岁的老头、老太太坐着打麻将或者喝茶聊天。

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坐在家门口刷抖音视频,或者看网络小说。

七八岁的孩子们,就在房间里跑来跑去。

抢着电视遥控看电视,或者拿着大人的手机,去打游戏。

要不然到了哪天吃酒席的时候,老乡们坐在一起互相聊天。

就会问你收入多少啊?婚姻状况如何呀?

还说某某某在外面做小生意,赚了多少多少钱。

在乡村里又没有什么篮球场啊,锻炼身体的场所。

只有一个小卖部,作为小商品集散中心,或者信息中转站。

勉强还有些用处。

有一些农村的小学都被关了,学生都被安置到镇上的小学、中心小学去读书了。

有人说。过去是城市往农村贩卖一些坏的商品。

现在是向农村,贩卖一种低质的文化。

怎么说呢?

就比如说县城嘛。

县城的文化,有没有什么特色?

除了一般四五十岁的中年人打麻将,要么就在家里刷短视频。

有时候就去和朋友吃夜宵、烧烤,吃完后就去K歌,K歌完就去洗澡。

他们谈论的话题,也只是车子、房子和孩子的成绩。

还有谁谁谁,在哪个地区当负责人等等。

县城就那个样子,资源有限,人口有限。

产业升级困难,内卷化严重。

社会关系,都已经接近于固化了。

手机上的一些约会软件,也是层出不穷,宾馆也是非常多的。

他们做些什么事,大家也清楚,我就不说了。

我们应该知道,乡村或者县城的一些文化设施,都建立起来了。

但是,真正的文化还没有到来。

真正有价值的文化,都始终处于缺位状态。

那种蓬勃的原创的力量,根本看不到。

当然几十年来的快速城镇融合、工业发展的繁荣,现在也应该告一个段落了。

如果经济活力一旦持续消退,想必内卷化会更加严重。

每次我想到这里,我都感到有一些忧伤。

我的有一个亲戚的孩子,大学也快毕业了。

我问过他,他想回老家发展吗?

我还以为,他会聊什么宏大的梦想。

但是他却淡淡的说,嗯,毕业了,在外面闯几年。

如果闯得不好就回去,闯得好了就不回去了。

我说,你为什么这么想呢?

他说,县城虽然有些安逸,但是根本上赚不到什么钱。

我说你不知道白居易的那个典故吗?去长安大不易,现在去各个大城市,想生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于是,他沉默了。

当天晚上,他给我发了十个字,是一本什么书上的话吧。

已经忘了,具体是哪十个字了。

我看到这十个字,差点落了泪,我感受到了普通人的心酸。

这真是,令我非常动人的一刻。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时每刻,都要面临很多很多的选择。

你能保证,你在每个阶段,都做出正确的选择吗?

我看很难。

所以,你们必须来听一听,我的这个人生认知提升课。

我昨天在一个金店门口,亲眼看到的一段现场直播是怎么回事呢?

就是一个我认识的张大妈的经历。

张大妈要买一斤黄金,一斤小黄鱼,就是500g。

她买了之后,也不和那些柜员讨价还价,也不看什么款式。

她还要求柜员,联系快递公司,给他寄到一个地方。

因为现在小黄鱼的价格,500多克买下来要30多万。

这个店员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他就发觉这个张大妈神情非常不对。

就偷偷要他的同事报了警。

同事来到金店后,张大妈已经回家了。

民警又跟张大妈沟通。

张大妈就讲了她的事情。

原来是张大妈,被骗进了投资理财的一个陷阱。

对方那个骗子说,已经帮张大妈挣了60万块钱。

但是为了取得张大妈的信任,必须让张大妈亲自到金店,买500g小黄鱼给他寄过去。

他才能将60万,提现给张大妈。

张大妈面对警察的时候,还是执迷不悟。

但是警察坚决地跟她说,你这是骗局。

张大妈不信,还大吵大闹要投诉警察。

没有办法。

民警只好到快递公司,拦截了张大妈寄出去的包裹。

民警赶去的时候,物流刚刚上路。

民警给物流打了电话,物流就把车停下来了。

把张大妈寄出的包裹,交给了民警。

然后民警把这个包裹,拿到张大妈的家里。

然后又打电话,叫来了张大妈小区的居委会干部,和张大妈的女儿。

给张大妈讲解,这个就是骗局。

张大妈终于醒悟了。

我觉得,这个张大妈幸亏有了这个店员。

如果不是那个店员多管了一件闲事,很可能,她买的小黄鱼,就被人家骗走了。

你说是不是?

有人说,这个店员真是多管闲事。

我觉得她不是多管闲事。

这个店员,还是很有爱心的。

也有可能,张大妈发现她去报警,也有和店员吵,但是她冒着这个风险去报警。

说明这个店员,还是非常有良心的人。

其实这个社会上。也不能完全依靠有良心的人,来揭露一些骗局。

有关职能部门,要揪出那些背后的诈骗团伙。

我说,张大妈也是傻呀。

还专门买了投资金条,给人家寄去。

连对方面都没见过,就这么相信别人吗?真是的,傻到家了。

我曾经也遇到,过这样一个骗局。

就是说因为网络上,有一个人给我发短信。

他说我中了某品牌的电动车价值5000多块钱。

但是。先交1000块钱的手续费,就可以把那个电动车,给我发物流寄过来。

我这样对他说的。

我说,你帮我先把手续费垫上。

然后把我这个电动车,一半的价格,都可以卖出去。

然后,你把这个电动车,以一半的价格卖掉。

扣除1000块钱,剩下的钱转我银行卡就行了。

对方说,怎么能这样呢?这是违反我们公司规定的。

我说这有什么不行,你要知道中奖的是我,我是获奖者,我爱怎么操作,就怎么操作。

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他又逼逼赖赖说了半天。

我又把他骂了一顿,然后把电话挂了。

就像我刚才讲到的这个张大妈。

她如果不是那样糊涂,没有碰上那个有良心的店员的话。

如果一旦把金条寄出去以后,联系不上那个骗子,她可能会上吊自S的,我跟你讲。

必须知道天下没有掉馅饼的事。

天天做梦做着赚大钱,还不如脚踏实地干点正经事。

凡是陌生网友要求你转账,或投资,都是一样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