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给百官的警告(2 / 2)

南桑站起身,在齐三的搀扶之下走下台阶,跪在前面的州府官员身体不自觉的往后缩了缩,“朕不想多说,各州府官员从下到上,开始吧。”南桑看着他们,没有一个人开头,她道:“你们奏折上写的长篇大论,现在要你们讲,都讲不出来了?既然你们不愿意主动说,那朕就开个头,宁州萍县县令,金同新。”

宁州知州看了一眼末位的金同新,看着他从自己的身旁经过走到最前面,宁州知州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可他看着知府,一脸风轻云淡的样子,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

“臣,宁州萍县县令金同新,参见陛下。”

南桑看着跪在地上的人,身上的官服还是新的,可脚上的那双鞋已经破烂,“在宁州府的奏报里,为何没有你的政绩?”

金同新的头抵着地面,一句话不答,南桑让他站起身,语气微冷道:“你抬头看着朕,说,你为官四年,到底都在做什么?!说你清廉,一身官服却是崭新的,要说你富裕,可你看看你那双鞋,脚趾头都快出来了。”

金同新看着自己的鞋子,想努力的遮掩,他拱手道:“回陛下,宁州地处西北,多黄沙,再好的鞋子最后也会被磨成洞。”

“为何?”南桑问。

“近几年,宁州黄沙多,雨量少,井中时常无水,县李各村的村民百姓们要走很远去河边打水,一来一回基本就是是两个时辰,在萍县市很正常的事情。但是现在好多了,萍县在七月挖了河道,如今不用走那么远了。”

“挖河道这个事情,是谁提出来的?”

“是...是知州所提出,知府大人审阅,由各地县令实行。”金同新回答。

南桑抬手,齐三开口喊道:“宁州知府,知州上前回话~~~”

听到传唤,二人从人群中走出来,快步到南桑的面前跪下。

“臣宁州知府陶谦。”

“臣宁州知州许游。”

“参见陛下!”

南桑并没有想让他二人起来的意思,开口问道:“许游,你来告诉朕,宁州有几个村挖了河道,每个村挖河道用了多长时间多少银两,挖了多宽,又挖了几条?”

许游听到南桑的问话,这大冷的天额头居然冒了汗,他吞吞吐吐道:“回,回陛下,宁州有,目前有...有十二个村子挖了河道....用了大概,大概两个月,几千两银子。至于河道的宽度,臣,臣未量过,不知。”

“金同新说,这个事情是你提出来的,你怎会不知呢?陶谦,你来说!”南桑愤怒道。

“回陛下,宁州目前共有二十六个村长挖了河道,二十四个村子已经竣工,用时四个月,就目前位置,所耗银两为白银七千两。每条河道的宽度根据村子的情况而定,每个村子设定一条主流,两条分流,若是村与村想通,那么主流就会直接贯穿两个村子,最后汇入主河。”陶谦对答如流,许游听着,心里更加的慌张。

“这个事情是谁提出的?”南桑再次问道。

“回陛下,此事确实是知州许游提出,当时臣觉得许大人的想法不错,便召集了各县官员商议实施。”

南桑听着陶谦的话,一脸趣味的看着跪在地上发抖的许游,她开口道:“许游,朕再给你一个机会,把陶谦的话再复述一遍.”

许游喉结滚动,声音发抖,又将陶谦的话说了一遍,却说的磕磕巴巴的,好不容易说完了,他的脸上挂满了汗珠。

南桑伸手,齐三从一旁拿出一本奏折,“许游,你可知你立了多少功绩啊?”

“臣,臣不知。”

“这本奏折是你们宁州递上来的,里面将你夸得天花乱坠,说你勤政爱民,事事躬亲。可事实呢?”南桑将奏折扔到许游面前,“你自己好好看看,你可对得起知府大人为你求得封赏?”

许游颤抖着捡起奏折,里面全是他三年间所提出的事情,看完后脸色煞白。“陛下,臣,身为大印官员,应当为民效力。”

南桑冷哼一声,“好一个为民效力,齐三,将许大人的政绩读给百官听听。”

齐三走到许游的面前将奏折捡起来一字一句的读起,地方官员们听到这些事时,个个面面相觑。三年间,宁州发生的大小事都跟许游有关系,成了是他,败了却是别人。陶谦开始也没有觉得有什么问题,可这些年的奏报合在一起,就感觉全是许游一个人的功绩,与他人毫无关系。

齐三读完,将奏折合上,南桑开口道:“许游,你立了这么多功,每一件可记得清楚吗?若不是朕手中有一份真实奏报,朕还真的以为你是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南桑愤怒的将另一份奏折扔到许游的脸上,百官见状连忙跪下,南桑怒道:“来人!将许游拖下去,褪了衣衫,杖二十!就当着百官的面给朕打!”

“是!”

侍卫们走上前来,将许游拖了下去。杖责声响起,在场的官员们皆吓得噤若寒蝉。

“各位爱卿,朕希望你们以此为戒,如实上报政绩,切不可弄虚作假。否则,严惩不贷!”南桑环视众人,目光严厉。

“谢陛下教诲!”众官员齐声说道。

南桑挥了挥手,“今日朝会就到此为止,退朝吧。”

官员们纷纷离去,心中暗自庆幸还好自己没有像许游那样虚报政绩。如若不然,此时,被打得皮开肉绽的就是自己了。许游被打后,南桑下旨罢了他的官,众官员当天回去后立马重新更改了自己的奏报,以免跟许游一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