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口大败之后,宋仁宗不知道该咋办。
一代名相范仲淹认为应当以防守为主,多多修建堡垒,步步紧逼,压缩西夏生存空间,一口口蚕食西夏。
而韩琦则认为应当进攻,发大军,攻打西夏。
宋仁宗无法决定,便把两人都派到了陕西,做陕西经略安抚使夏竦的副手。
虽说这三个人都还挺出名,都算是名臣,特别是范仲尹洙淹更是千古名臣,但是让三个文官去主政正处在战争状态的地区,那真是。
关键是,他们的看法还不一样。
范仲淹到任之后,积极整顿军务,他将军队分成好几个部分,轮流训练和防守以及出击夺回一部分城寨,然后修建防御公事,将他所管辖的区域弄得固若金汤,使李元昊无法找到破绽。
期间,狄青因受尹洙赏识被举荐给了范仲淹,范仲淹认为狄青是个十分的难得的人才,并且还让狄青读《春秋》。
范仲淹说:“如果将帅不通古今历史,那就一个匹夫之勇。”
狄青深以为然,开始读书,逐渐精通自秦汉以来的各种兵法,变得更加的能征善战。
期间,范仲淹派狄青多次执行过作战任务,每次狄青都能得胜完成。
只不过,狄青毕竟还是小官,作战的规模实在是有限得很。
1041年,2月,李元昊再次兴兵来犯,宋仁宗同意了夏竦和韩琦的建议,出两路大军迎敌。
而范仲淹,和朝中的欧阳修等人都认为时机不成熟,还是应当防御为主。
很快,李元昊把大军埋伏在好水川口,同时派一部分人攻打怀远,并且宣称要打渭州。
具体的过程就不说了,就说一个事情。
当时一股西夏军和宋军交战,十分激烈,双方都在不断增援。
宋军将领任福得知消息后,也立马赶过去支援。
西夏兵死伤颇多,不敌,败退而走,但任福不知道这是李元昊的计谋,脱离了辎重部队,一直尾随追击到了好水川附近。
此时,宋军还想着约好第二天数股兵力到达合击西夏军。
结果,第二天,宋军反倒先被西夏军包围,仓促迎战,战死将士一万多人。
这可真是像伟人评价赵光义的那句话,宋军总是被诱敌深入这一招打败无数次!
反观狄青,在又一次同西夏作战之时,追击西夏残兵。
西夏残兵忽然停止了逃跑,宋军认为前面肯定是没路了,有沟壑什么的,正想要猛攻。
狄青却突然鸣金收兵。
结果,后来查看,前面果然是遇到了天堑。
宋军将领纷纷懊悔没有抓住机会给他们全部干掉。
狄青说:“敌人在逃亡的时候忽然停下来和我们对抗,谁知道有没有什么阴谋在里面呢?我们本就已经大胜了,再歼灭这股残兵,也没有多大的作用,万一要是中计了,那我们的伤亡就很难估计了。”
正如孙子兵法说的:“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故可百战不殆矣。”
虽然说,这一次狄青猜错了,但是看看宋朝时期的许多战事,在轻敌冒进上吃了多少次的超级大亏?
好水川之败之后,李元昊看到其他宋军逐渐赶来支援,再次退兵。
夏竦,韩琦,范仲淹均被贬职,范仲淹好友滕京谅知泾州,他大设宴席,犒赏士卒,祭祀阵亡将士,使得民心安定,然而却被御史弹劾浪费公款。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滕京谅是谁,但是这一句: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想必无数人,特别是还在读书的学生应该一下子就熟悉了。
没错,这就是范仲淹写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开篇。
其中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更是后世无数仁人志士的追求。
同年七月,李元昊再次发兵攻打麟府丰等地,最后以占领丰州结束,宋军再败!
第二年,1042年,李元昊再度兴兵,发动了“定川寨之战”。
这一战,大致情况就是泾原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王沿派葛怀敏去阻击西夏军,他叮嘱葛怀敏要背靠城池扎营,示敌以弱,以逸待劳。
但葛怀敏估计是仗着他爹葛霸生前是太尉吧,不听,上去就干,最终落得个力战而亡,宋军阵亡近万人。
前前后后,宋军和西夏打了四年,其中三次大型战役,三川口,好水川,定川寨全部是宋军大败,累计被斩数万人。
最终,双方议和,西夏向宋朝称臣,宋朝给西夏岁币。】
...
“打赢了还称臣?直接干啊!”
秦朝,秦始皇时空,冉闵和项羽两个身在不同的地方的人都发出了差不多的感叹。
秦始皇淡淡一笑,道:“冉将军,这两国交战,国力很重要,那西夏虽然一直在赢,但他本身也在消耗的,相比于宋国,他们耗不起。”
另一边,项梁十分无语道:“羽儿,你多读点书行不行?光知道舞枪弄棒的,就一个匹夫而已。”
...
宋朝,赵匡胤已经气炸了。
他看着这些赵光义一脉的表现,简直想要杀人!
干不过辽国,特么的连西夏也干不过!
关键是,好多时候,并不是说他大宋的兵是废物,虽然,可能,他大宋的兵,相比于汉唐,是有点差距,但是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战略战术上出现了极大的问题!
...
宋朝,太宗时空,赵光义也怒了,对着赵恒狂扇耳光。
“你看看你那废物儿子,都在干什么?辽国打不过就算了,连党项那群家伙都打不过,我赵家怎么有你这样的废物。”
赵恒捂着脸,十分不服气,小声道:“天幕不也说你五路伐夏失败了吗?”
“什么?你这个逆子!”
赵光义顿时老脸就红了,虽然这件事只是天幕说的未来的事情,但毕竟是天幕说的。
顿时 ,赵恒迎来了更加猛烈的拳打脚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