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亲自带兵讨伐,依旧是不带兵线韩信随军。
据说,兵仙韩信还曾给陈豨发信,准备在内部搞事情,袭杀吕后和太子,配合陈豨。】
...
“什么?你真的想造反?”汉高祖刘邦脸色大变。
韩信吓得当场跪在了地上,道:“臣,没有!绝对没有!这是污蔑!”
刘邦怒道:“上天说的话,还有假,来人,把韩信给朕抓起来!”
...
【就在刘邦出征期间,韩信的一个家臣因为得罪韩信,韩信打算将他处死。
这人的兄弟就告到了宫里,吕后想要借此机会召韩信过来杀了他,但又担心有党羽,不来的话,就麻烦了。
于是吕后找到了萧何。
萧何就去找到了韩信,说自己从刘邦那里回来的,陈豨已经被抓获处死了,现在群臣都要去庆贺这件事情,你就算身体再不舒服,多少也要去参加一下庆贺,应付一下吧。
因为当初萧何月下追韩信,所以才有了后来战无不胜的兵仙韩信,所以韩信很信任萧何,就进了宫。
这就是成语“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出处!
韩信一进攻,就立马被吕后安排的刀斧手给拿下了,随后就将他带到了钟室处死。
临死前,韩信后悔了,他说,悔不该当初不停蒯彻的话,如今被妇孺欺骗,天意啊!
韩信死后,被诛灭三族!
公元前196年,一代兵仙,就此彻底落幕!
民间传闻,刘邦曾为了嘉奖韩信的功劳,于是许诺韩信五不杀,也就是见天、地、光、铁、铜不杀之类的。
于是,吕后就让人将韩信装在了一个麻袋里面,吊起来,然后让一群妇人拿着竹竿戳死了韩信。】
...
“什么?这...”汉高祖时空,韩信的脸色瞬间惨白。
刘邦也是愣了一下,道:“这不可能吧,不至于吧!”
...
秦二世时空,龙且嘿嘿笑了一下。
项羽叹了一口气,道:“韩信,怎么样,跟着刘邦有前途吗?”
韩信默然不语。
咸阳宫,嬴政也叹气道:“这韩信真的是被人用竹竿捅死的吗?”
赵匡胤摇头道:“多半是杜撰的,没听过。”
...
【也是在这个刘邦出征期间,让梁王彭越派兵跟随大军,彭越没派兵,只派了将领,引起刘邦不满,被人告发要谋反。
最后,彭越也是被刘邦搞突袭,直接绑了,最后被处死,诛灭宗族。
同年,淮南王英布见韩信彭越都被杀,于是举兵造反,次年(公元前195年)兵败被杀。
至此,被称之为“汉初三大名将”的韩信,彭越,英布全部下线。
关于韩信是否真的要谋反,很多人都认为是冤枉的。
因为韩信的功劳很大却死得很惨,还曾被冤枉过,比如在楚国的那一次,再加上其他诸侯王也基本都被杀,所以很多人认为,这些诸侯王死不死,跟有没有造反没有必然关联。
因此,一些人认为私联陈豨,意图袭杀吕后和太子的事情,可能是污蔑上去的。
汉高祖刘邦屠戮功臣的名声,也是自此流传了下来。
甚至到唐太宗李世民时期,门神尉迟敬德仗着功劳很嚣张,差点打爆李道宗的眼睛。
李世民就拿刘邦举例,说以前觉得刘邦是乱杀功臣,现在看来这不是他的错,吓得尉迟敬德从此夹起尾巴做人!】
...
“好你个李世民,又是黑我,又是打我,可恶!朕,朕灭了你祖宗,那个什么李广是吧,看看他祖宗又是谁!”
汉高祖刘邦都要气炸了。
萧何赶忙道:“陛下息怒,这事天幕不早就说过吗?”
刘邦怒道:“污蔑,朕可没有想杀韩信,彭越!”
...
唐太宗时空,尉迟敬德捂着脸,道:“怎么又提这件事啊。”
...
【后世人,也常将汉高祖,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拿在一起比较。
其中,汉高祖和明太祖自然是常被人诟病为只可同甘苦,不可共富贵,屠戮功臣的典型,
而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则是长期受到称赞。
至于李世民,那更是没得说,像侯君集那样的,那是确实跟着太子搞事被发现了,即便如此,李世民都还想留侯君集一命,只是群臣反对,但最后还是只杀了侯君集一人,流放了他的妻儿。】
...
“这...”赵匡胤有些尴尬的看了看朱棣。
秦始皇没有说话。
函谷关,朱元璋和李世民对视了一眼。
...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逐渐发达,天南地北之人,都可以在上面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些历史人物的故事,也不再只局限于口口讨论。
当一些人开始为了驳倒对方而广泛的去了解真正的史料之时,一些原本传播很广的事情,也逐渐发生了反转。
就比如刘邦杀功臣一事,一些人认为要实现大一统,诸侯王的事情必须解决!
又或者朱元璋虽然狂砍了几万十几万,但很多人认为,除了株连太宽和没有一视同仁的把自己那些不干人事的儿子处死,以及少数确实冤枉的之外,大部分被杀的核心人员都是该死,顶多就是罪名不合适。
而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之后的妥协和补偿,反倒是养出了一批不干人事,无恶不作,奢靡无度混吃等死的勋贵,以及为弱宋的名头埋下了隐患。】
...
“这才是真的公道噻!咱可一直都想和那些兄弟一起富贵,他们不干人事,咱...”
朱元璋阴沉的脸色松懈了下来,但是他也就说了一半,就停了下来,因为不干人事,这好像说的是他的那些儿子。
虽然现在他的那些儿子都还小,还没干什么不是人的事情。
李世民道:“要是真的横行不法,过分嚣张,那该杀还得杀啊!”
咸阳宫,赵匡胤刚笑了一下,顿时又垮了脸。
他已经决定了,回去之后就好好收拾一下那些勋贵。
...
宋太宗时空,赵光义板着脸,扫过众臣道:
“你们记住了吗?先皇承诺你们富贵,朕也不会收回,但是你们不要因此横行不法,别怪朕没提醒过,别到时候人死了,还要遗臭万年!就跟那王继勋一样。”
群臣赶忙都连连称是,然后低下了头。
...
明洪武年间,面对众多大臣们投来的目光,蓝玉那叫一个气,但又不敢发脾气。
【有人觉得,不管韩信勾连陈豨想要袭杀吕后的事情是真是假,以韩信的情况,不应该名列十大含冤名将。
对于这个疑问,我只能说可能还有很多比他们更冤屈的名将,这份名单,也只是流传得比较广的一份名单。
跟上榜之人的名气,冤屈程度,后果影响大小等因素都有有一定的关系。
就比如说蓝玉,就没在这个名单上面,因为他的致死的谋反罪或许不合适,但他本身的行为就公认的很恶劣。
而同样因谋反罪被杀的袁崇焕,因为轰了努尔哈赤一炮,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心抗击后金而被冤杀的英雄,名气比蓝玉要大很多,所以在这名单之上。
虽然,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他确实是一个超级大坑货,坑惨了明朝和崇祯,也是按罪当死。
当然,如果按照现在的律法来说,如果一个人被判定的罪名和实际所犯之罪不符合也叫冤案。
打个比方,一个人是抢劫杀人,给他判了故意杀人,两者都是死,但罪名定得不正确,在律法上来说,也是冤案。
那么各位看官觉得,韩信名列这十大,是否合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