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主仆(1 / 2)

幸得闻松 贤愚先生 1157 字 4个月前

无垢的威严是与生俱来,也是后期的潜移默化。

众人见她不悦的模样,根本不敢再多言,何况她所说的,又确实在理。

原先还在与无垢争执的曹瑞明率先低头遵命,其余人也都一一跟从。

没一会儿,挤满人的帐篷就变得空旷起来,只剩下了一位羽扇纶巾的谋士。

“苏先生,还有话说?”

无垢靠在椅子上,懒懒地问。

或许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她的行事作风,言辞行动,及偶尔露出的表情,都和南胥有七八成的像。

谋士名叫苏子安,没有参与方才的纷纭,此刻特意留下,显然是有话要讲。

苏子安扇着羽扇,“属下认为,殿下的主意很好。”

无垢没有接话,静待着下文。

苏子安是最先一批来联城投奔她的人,他的行事风格一向是:欲抑先扬。

“但子安认为,殿下还应遣人往镇北军军营里问一问。”

苏子安点到为止。

“正有此意,子安代吾去罢。”

苏子安领命,退出了帐篷。

苏子安和闻松一样,出身寒门。

他们俩其实是幸运的,比大多数寒门要幸运得多,因为他们有机会读书。

大多数寒门,是大字不识的。

来投奔无垢的贫苦人家,多数是来从军的,读过书,能为谋士的,寥寥无几。

寥寥无几的人中,苏子安是最为优秀的。

他体会过疾苦,思维也灵活,很快就意识到,无垢的提议对联城百姓的好处要多过坏处。因此,被人拉着来进谏的时候,他一句话也没说,等到众人都走了,才言明自己的想法。

苏子安走后,帐篷里彻底安静了下来。

这些谋士们并不知道,这一切其实是闻松的主意。

北漠,这个名字听起来是荒芜、穷困之地,实际物产丰富,人民富饶。

开放通商,以便汪平英的商队,往来两国之间,从中赚取银两,或以物易物,充军饷军粮的同时,发展联城。

汪平英是商人,商人捐赠所得,用于军事政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如此一来,无垢既得了北漠的银两,麾下众人也无一人与北漠直接联系,直接避免了《大祁律》中,为天子朝臣所设的“通外”或“通敌”之罪。

通晓法规的人,更懂“玩弄”。

南叙之便是因为一念之差,走上了权臣之路。

将来的闻松能否恪守本心,是无垢应当忧虑的事。

然而,无垢暂且还腾不出心思去想太久远的未来,因为闻松虽然给她出了主意,却让她自行想法子面对这些异议——

“公主深耕多年,内里早有乾坤。解决方法,其实都已藏于胸中,有待挖掘。”

这是汪平英转交的一封信上的内容。

当时一看,只觉哭笑不得。

如今回想,倒觉得颇有深意。

书读万卷,要知如何运用,才能下笔有神。

不论是教了她数月的闻松,还是跟她在一起多年的南胥,都不能作为她一辈子的依靠。

她总要学着自己面对困难,解决困难。

想到此,无垢不由得感慨,闻松确实是个好先生。

他教她的,从来不是“应该怎样做”,而是“应该自行思考怎样做”。

“试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依附于人,没了自己的思维。”

正因闻松这一套教育方法,她才能像如今这般,独当一面。

即使两人真正相处的时光只有短短数月,也足以让她认定,闻松是她这一生的贵人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