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穗子临走前,他抬眼冷漠地看了杨总教头一眼,但,他最终,什么话也没有说,直接前往地牢,带走五皇子及其他俘虏。
萧西关收到皇帝的飞鸽传书,与侍茶姑姑商议后,就开始召集搞防洪工程的其他官员,包括那群水利使实习生,共同商讨,如何完成皇帝安排的任务。
萧西关是个十级社恐,他全程都坐在首座,一言不发,手中拿着资料,视线一直停留在这叠资料上,由侍茶姑姑替他发言,他默默听着。
所有参与防洪工程的官员,都是经过培训的年轻官员,他们听到这次会议的主题,就立刻联想到了当初在京城时的培训课程内容,关于洪涝的灾前灾后措施。
而这些措施都有在各地宣传过,不仅是城墙、乡里的墙面都有图画宣传,布告栏上也有相关的布告;而且还有朗朗上口的口水歌,即使是三岁小儿,也能会唱这口水歌。
因此,防洪的措施,大家都非常清楚,唯一的难点就是,如何提前并迅速地转移走,会产生洪涝地区的这些百姓。
说服他们离开,才是最大的难点。
于是,他们关于这个问题的难点,展开了讨论。
最终,他们决定先礼后兵。
于是,他们分成了十几个小队,负责前往城市和乡里宣传,说服百姓转移。
如果口头宣导没有效果,再让镇守此地的士兵,帮忙强制转移。
而萧西关则负责去和巡抚、知府等官员交涉。
萧西关:这个安排不太妥,本官根本就张不开嘴巴,还是让侍茶姑姑上!
这些年,萧西关很少在这些年轻官员面前说话,大部分 由侍茶姑姑负责交涉,而他下达的指令,准确率高达百分百,因此,在这些年轻官员眼中,萧西关就是一个高冷且足智多谋的存在。
在他们看来,只要是萧西关出马,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特别是因为那些表现好的水利实习生,最近得到转正并升官,还得到皇帝赏赐。
这让他们更加坚定,他们心中的想法和对萧西关的认知。
这件事,足以证明萧西关,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即使萧西关,人不在京城,但依旧在官场中混得,如鱼得水。
大概是有了当年凹凸县的前车之鉴,负责此省的当地官员,得知萧西关的来意,立刻拍板做决定,愿意全程辅助萧西关的工作。
萧西关:感觉,有点顺利过头了,是不是哪里有问题。
当地官员:趁此机会,搭上萧大人这条船,萧大人是皇帝的心腹,那四舍五入,他们也是皇帝的心腹了。
萧西关从总督府出来时,身后还跟着一串当地官员。
萧西关:这就很离谱了。
社恐的他,很难面对这么多陌生人,于是,他脸上的神情,越发冷峻。
这些当地官员也都是人精,他们想拍马屁,但是不想拍到马腿上,一看萧大人神情冷峻,他们就贴心地开口,提议分头行动,得到萧大人同意后,他们便只将萧西关送到城门口,然后就各自分开,去安排转移百姓的工作了。
这次应对洪涝灾害的灾前举措,进展非常顺利,不仅是因为当地官员的配合,还因为多年来,灾前灾后的宣传,已经深入人心。
萧西关回去后,立刻将当前的计划和布置进度,简而言之,写下来,然后将信纸绑在皇帝送来的信鸽脚上,给皇帝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