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或者倘若黄玄炼了一把弓弩法器,弓弩射出的寻常一击相当通脉境的普通一击便为九品下等法器,相当外炼境普通一击便为九品中等法器。
虽然这样分品等看起来不太靠谱,不过没办法,法器玄妙,很多时候它不需要太大的威力,就能够达到极大的效果。因此只能这般简单的划分品等,以供参考。
而且不能看他简单,就觉得粗略,据师门记载,诸界中有一横跨诸天的大宗门曰:“天工”。
天工依照特定规则与法门,制定了诸如符箓、法器、丹药等等修行资源的品等及标准,通行诸界。
诸界大宗门中,皆有相应的标准法器,称为法准。
自家宗门没有遭难时候据说也有诸多法准,不过现在都已遗失。
只是尽管遗失,但是许多法术或者符箓、法器其威能是一定的,也可以通过对比,自行划分品等。
所以说法器、符箓等品等划分,还是有依有据,颇为一致。
至于度衡量,师门记载中隐晦的提到,度衡量涉及权柄、道理之争,故而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反而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一般来说,法器的极限威能和常规威能关联,通常不会跨越一个大境界。
一般而言,不会出现一件九品的攻击法器,极限威能同样也是九品。
至于法器和符箓的区别,有点类似干电池和充电电池。
符箓复用性差,制符时布设在符箓的法力消耗完毕就丧失威能,不能通过补充法力继续再用。
法器则可反复充能,法力耗光填充进去又可恢复正常使用,不少高端法器甚至可以自行充能。
当然除了复用性差,法术输出的稳定性,内置法术的多样性,同品等下的智能性,扩展性,符箓都逊于法器。
符箓可以说是简化版的一次性法器。
但也正是由于其简化,符箓的材料更加容易获得,符箓也更加容易掌握。
因此符箓才能大行其道。
法器之中,倘若法器有灵慧,则可称为灵器,如云纹符笔。只是云纹符笔的灵性尚低,属于比较初级的灵器。
倘若更进一步有了神魂,则可称为神器。
神器已经几乎属于独立生灵,可谓神灵。
……
言归正传。
且说黄玄采摘野果饱餐一顿后,再次朝着山上而行。
说来这是他第三次尝试上山了,但很可能还不是最后一次。
山腰的老树妖就这么难缠了,山顶还指不定有什么妖魔鬼怪。
路经老树,半个月的时间这里再次恢复生机,草木迅速占据这片空地,在老树灰烬的滋养下,后生的草木更加郁郁葱葱,苍翠茂盛。
这也算是老树最后的贡献了。
曾经喧噪的葵头狒也消失在东山这片山腰。
说来黄玄最初用火焰迷宫迷住的那群葵头狒其实没有死多少,老树妖死了后也不知道去了哪里。
夕阳西下,夜色升起,黄玄停止旅程,在山腰休憩,度过了宁静的一夜。
第二天一早,黄玄继续出发。
雨林在某一高度戛然而止。
越往上走,雨水渐少,气候冷冽起来,植被也骤变幻成耐寒的针叶林。
说起来这座山的气候真是离谱。
山脚是温暖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山腰是潮湿的热带雨林气候,山顶又变成寒冷的寒带针叶林气候。
尽管山顶的灵气更加充足,但是这片针叶林的树围和树高却反而没有那么夸张。
这座山的另一个奇怪的地方,是从山脚到山顶,灵气越充足,植被反而越现“正常”。
当然这“正常”只是相对灵气贫瘠的原天地而言,放在这里就是异常了。
这片针叶林倒也生机勃勃。林间有走兽出没,飞禽也不少。
林区边缘还有一股极为浓郁的臭味,似乎被标记似的,深入林里才没那么强烈。
想来也许就是标记,相当多的动物就喜欢用自己的粪便尿液等带有臭味的东西标记领地。
山腰下雨,山顶却下起雪来了。
鹅毛大雪说下就下,针叶林铺满了一层洁白雪花。
黄玄踩在雪地上,张开手掌接下雪花。
雪花触手冰凉,却没有零度的冰冷。
细细感应,雪花含有极微量的灵气。然而就是这极微量的灵气,让它没有那么冷,同时更能吸收热量,在温度的掌心里久久才化。
灵气丰富的天地,连雪花都如此奇特。
“这里又会有什么霸主?”
不待黄玄思索,远处天空就出现一只白影,如果不是恰巧看见,甚至都没能注意到!
黄玄连忙趴在地上,伪装成林间一石头。
白影越来越大,居然是一只长了翅膀的大白熊。
真飞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