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天涯阁(2 / 2)

“既然不便,我不强求。”

“其实,你李先生和我们渊源很深,以后你便知晓。今天我们先来谈谈你的那个景区之事。”

“我等久居山林,与世隔绝,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我等却知之甚微,虽然我们也会打探,终因不敢走远,对外面还是不甚了解。”

“世道轮回,总有些事让人猝不及防,没曾想最终是你打破了此山的宁静,现在真不知当初我这所为是福还是祸。”

李二海越听越糊涂,不知此翁到底是啥意思。但听来听去,好像总是与自己有关。

难道我的身世还是个谜?

“我知道你现在心里有很多疑问,在回答你的疑惑之前,老夫有个不情之请,你一定要答应!”

“胡老先生,请讲。”

“我等也知道,在此山中闭关了几百年,一定比外面落后了很多,迟早会受到冲击,甚至会被毫不留情地消灭。”

“既然是你来搞这个事情,看来你能做主,我只提一个条件,就是不管你们做什么,不能伤害我的族人。”

李二海认真地点了点头,说:“我保证!”

老人微微点了点头,用手捋了捋长长的白胡子,说:“我信你!”

“我等祖上本山西人,后迁于此,此事说来话长。”

“六百多年前,大明朝建文帝听信谗言,进行削蕃。开国祖朱元璋共二十六儿,我等侍王为代王朱桂,是建文帝的十三叔,封大同。”

“没想到,建文帝突降一旨,削掉了代王的爵位。”

“削了爵位,就表明建文帝对其十三叔非常不满,这样一来,肯定会有杀身之祸。”

“仓促之间,代王决定携族人及亲信臣工数百人化装为百姓出走。”

“漫无目的地一路而行,就到了此山。军师一看,隐蔽性极强,是块避难宝地。”

“当时,你们丰南村还没有,这里方圆几十里荒无人烟。代王也无他法,便同意在此驻足。”

“尽管周围没人,但为了防止朝廷耳目打探,便在此修建寺庙,分一拨人假扮僧人,掩人耳目。”

“跟着代王的这些人等,除了代王族人朱姓,基本为普米族,老夫亦然。”

“我们普米人,对王忠诚,可以为王而战,至死不屈。这也是代王带着我们的原因。”

“我们普米人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故你所见此处人皆白衣白帽。”

李二海这才明白,原来如此。

昨天乍一见,还以为他们是在装神弄鬼的呢。

李二海问:“这都几百年过去了,你们世代相传仍然躲在这里,为什么不想着出去呢?”

“你不了解我们普米人,我们普米人是最讲诚信的,当初答应守在代王的身边,就会一直守下去,哪怕他已经升天。人在守人,人无守墓。”

“胡老先生的意思,你们普米人一直在这儿为代王守墓?”

“是的,在你们看起来可能好笑,但我等却是执着的,哪怕用命,我们也要护着这片土地。”

李二海心中升起一片敬佩,虽然他们是愚忠,但这种精神却是让人敬仰的。

“你们现在还有多少人?”

“现在尚存一百二十多人。据族谱记载,当初跟代王来此有四百余众,但山里生活艰苦,加上几次瘟疫,族人是越来越少。”

“为什么不出去呢?”

“我们守在这里,一方面是出于对代王之忠心,二来,外面早已改朝换代,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我们也不知道。你也听出来了,我们的口音跟你们差异很大,很难和外人沟通。”

“不用说和你们沟通了,就是让我们现在回到原籍,恐怕和老家的人也语言不通了,年代太久了,大家都会有变化的。”

“那胡先生您怎么会说我们当地话呢?”

“实不相瞒,早年我们抓了你们村里几个进入这里的猎户,为了不泄露秘密,都没有放回去,其中一个讲他还是个什么高中毕业生,我就让他都我说你们本地话,以备后用。”

“那几个猎户现在还在吧?”

“很抱歉,只有一人还在,就是那个教我说话的,其他人都病死了。”

李二海听爹娘说过,失踪的猎户中是有一个高中毕业的,好像叫庞中华,不过,那人不是本地人,是城里下放到村里的。他的家人来找过很多次,每次都是哭哭啼啼地走了。

“胡老先生,我可以见见他吗?”

“可以啊,回头就给安排。”

“看你们这儿的人,好像都会武功呀。”

“是的,当初我们跟随代王出来的,都是精挑细选来的。其中军师陈留却不是普米人,他是汉人,文武双全,机敏过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我们当中威信很高,也觉得代王器重。”

“到了此处,他在山里转悠了一月有余,方选定了立足之处,就是现在你看到的这里。”

“当时这里是三县交界处,加上荒无人烟,无人过问,军师觉得很安全,是块风水宝地。”

“军师怕将来总有一天我们会被人发现,为了防身自卫,就教大家习武。他潜心研究,自创了一套旋风太极,实战为主,非常了得。”

原来旋风太极是这样来的。

“可惜,要想练得这旋风太极,却要天资聪明方行,一般人最多练个皮毛,后来一代代传下来,已经面目全非了,在我们这里已经无人能操此拳。”

“但我们习武的习惯却保存了下来,男女老少,都要练武,谁也不能例外,因此,我们当中高手也不少。”

李二海心想,这些外来族人加上这些故事,不正是景点的妙处所在嘛,把他们接收过来,让他们参与景点建设与管理,既能让他们逐渐融入新社会,也能让他们的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