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矾楼里传出一首青玉案之后,杨林的名字就再也没有出现在汴京的仕人圈子里了,大家似乎有意识的回避一些东西,没有人愿意放下身段去结交一位赘婿。
再加上自打从李师师口中知道这件事以后,杨林便再也没去过那些青楼酒肆,而是闷在实验室里鼓捣那些小玩意,转头也就把这些都忘了。
那些名篇之所以能流传千古,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文章的质量够硬,虽然杨林这个作者并不出名,但在各处烟花巷柳地里,青玉案这首词被人点出来唱的几率还是很高的,这年头一首好的词都会被谱成各种曲子,据说仅仅青玉案一首词就有七八种唱法。
当然最被人认可的还是最初含烟姑娘的那种唱法,可惜人家已经脱了娼籍,日后恐怕再也没机会听到她一展歌喉。
至于那位暮寒姑娘,如今要是谁在她面前提青玉案这首词,她翻脸的速度可是比翻书都快,一首词能成就了一个人自然也能毁掉一个人。
很不幸,她就是被毁掉的那一个,本来以她在矾楼的地位,在柳含烟离去之后必然能跻身四大花魁之列,可惜她还是太急了点。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在坊间流传颇广,说是这首青玉案其实并非杨林所作,而是一位胡人吟唱的,恰巧被他听到了。
虽然过程听起来有些荒唐,但面对这么多的质疑,那位赘婿始终沉着气不出面解释,似乎也正证实了这个说法。
于是拥护暮寒的那群铁杆粉丝们,便一个个兴奋起来,把杨林讽刺的一无是处,甚至还扬言要来一次现场文斗。
这事没有传到杨林耳中,自然不了了之,就算听说了,以他的性格估计也不会打理,后来就这样传来传去,大家对这件事的好奇心也渐渐平淡了下来,基本听不到人讨论这个了。
直到两天前,一首名为《从前慢》的曲子,从安府一位婢女的口中‘不经意’的传了出来。
这年头音乐的理论基础是五声音阶,即宫、商、角、徵、羽,以及延伸出来的变徵、变宫,与后世的Do、re、i、fa、sol、、si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或许是真正投入到这个行业的人才太少的缘故,无论是广为流传的南戏,还是新兴而起的北曲,在观赏性和传唱度上都欠缺太多。
所以杨林在陪着小芸看过几场戏曲之后,便再也抱不起太大的兴趣来了,倒是小姑娘听得津津有味,不时还跟着人群欢呼几声,颇有后世追星小迷妹的感觉,不过也可以理解,这年头的娱乐活动是在是太少了,能听几首曲子解解乏,倒也不失为一种雅趣。
只是听惯了后世流行音乐的他,实在是欣赏不来这种曲调,所以才有了后来那首《从前慢》的问世。
原本只是教给小姑娘,让她没事时唱给自己解乏用的,根本没有拿出去的打算,自然也没想到会因为这个,再次成为整个青楼圈子里的热门话题人物。
当然,大部分人在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第一反应并不是写的有多好,反而是觉得有些离经叛道,诗不成诗,词不成词,所运用的辞藻也只是平淡无奇,但整个曲子唱出来,却莫名的给人一种平静宁和的感觉,还有就是这种特殊的唱法第一次出现的时候,的确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