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1898年6月14日,星期二。
大雨滂沱。
菲勒蒙的经验和直觉告诉他,这次的事件非同寻常。假期结束了,又到了重新装载入混乱的时刻。
案件发生在6月12日深夜,加上大雨冲刷,寻找物证的希望渺茫。菲勒蒙决定先从调查入手,而不是直接前往现场。
正如菲勒蒙多次提到的,他与新闻界有着某种孽缘。
然而,孽缘纠缠久了,也算是一种缘分。菲勒蒙认识几位记者,他谨慎地联系了他们。
一半人置之不理,而另一半即使答应见面,也在菲勒蒙提起这次事件时,就像事先商量好了一样,三缄其口。
就在菲勒蒙的尝试屡屡受挫之际,一位名叫克鲁克的编辑,他曾是菲勒蒙的记者同行,如今在《the London》日报任职,给了他一些建议。
“赫伯特先生,你惹上麻烦了。”
他开门见山地说道。
“你四处打探消息的事已经传开了。现在没人会理你了。”
“你不是还在吗?”
“我也马上就走。总之,别再插手这件事了。”
克鲁克起身作势要走,但见菲勒蒙无动于衷,又折返回来,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问道:
“你我认识多久了?”
“从战争结束之后吧。”
“那就是十年左右了?”
“大概吧。”
“孽缘纠缠这么久,也算有感情了。我知道你有一股子犟劲。”
“谁愿意这样啊。”
“不,这是你的天性。这倒也无妨。但你也要看对象。比如这次。”
菲勒蒙很想出言讥讽,但他能感受到克鲁克的真诚关切,便没有直接反驳。
“我们那时候是不错。但现在不一样了。你路上好好想想,不,别想了,直接亲眼看看吧。世界已经变了,不再是我们熟悉的伦敦了。”
菲勒蒙照做了。
因为整天都在下雨,菲勒蒙对时间的感知有些模糊。雨势渐小,天空飘着蒙蒙细雨。他看了看表,此时太阳应该正落到积雨云的背后。
街道上挤满了汽车。自从三年前《红旗法》被废除以来,马车逐渐减少,如今除了郊区和乡村,已经很难看到了。
勇敢的路灯管理员穿梭于浓重的水雾中,点亮了夜色。但这已不是菲勒蒙熟悉的颜色。煤气灯的光芒,是一种奇异的人造色,如同醉酒后的梦境。
即使在这样的恶劣天气里,醉汉们依然喧闹着,摇摇晃晃地走着。菲勒蒙也曾有过与人觥筹交错的时光。
他将目光转向泰晤士河。这条他从小就喜欢的河流,一如既往地静静流淌。
附近的孩子们欢快地奔跑着,菲勒蒙则稳健地行走着。他已经很久没有意识到,拄着这根如同手臂延伸般熟悉的拐杖,竟然会有些不自然。
快到家的时候,菲勒蒙拐进了回家的路。
他曾经住过的街道上,新建了许多陌生的建筑。虽然现在还只是框架,但菲勒蒙可以想象,竣工之后,这里将变得面目全非。
他继续往前走。
习惯性地走到一个地方,那里曾经是他父亲的墓地。如今,墓地已经不在了。大火之后,重建的浪潮席卷而来,这里也未能幸免。
据说,事先登记的家庭可以得到一小笔补偿金,以及象征性的墓碑。而登记晚了的人家,就只能自认倒霉了,因为墓地早已被夷为平地。
菲勒蒙每次都想问问埃德蒙德二哥这件事,但总是忘记,所以至今也不知道父亲的墓碑是否已经领回。
玛丽曾经说他没有人情味。
菲勒蒙坦然承认。他已经记不清父亲的模样了。
这并非是什么神秘力量的影响,也不是因为他有什么特殊的出身,只是单纯地忘记了。父亲去世时的悲伤和不安,也早已烟消云散。
比如说,即使父亲的坟墓被摧毁,永远埋葬在建筑物之下,菲勒蒙也不会感到愤怒或悲伤。这件事对他来说,已经无关紧要了。
克鲁克说得对。
城市变了。而菲勒蒙也身处其中。他也变了。
1898年6月15日,星期三。
与新闻界的合作,不出所料,只持续了一天。
在伦敦,报纸就是《the London》日报,而这家报纸隶属于黄色外墙公司。菲勒蒙已经处于他们的警戒范围之内,不宜轻举妄动,以免引起他们的注意。
他决定放弃这条路,转而尝试一种更直接、但也更鲁莽的方法。
与警方接触。
但这次尝试更快地失败了。自从灯火派掌权,警界进行了大规模的人事调整,菲勒蒙之前的关系网全部被撤职或降职。
如今的警官,都像灯火派一样,刚正不阿,甚至有些暴力倾向。贿赂对他们行不通。这意味着与案件直接相关的两个机构——新闻界和警方——都对菲勒蒙关上了大门。
不,或许并非全部。
1898年6月23日,星期四。
一切比预想的要慢得多。
菲勒蒙要找的人小有名气,很容易引起注意,他原本以为很快就能找到他。但实际上,他是在案件发生十天后才得知此人的下落。
之所以花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他藏在一个菲勒蒙从未想过的地方。
菲勒蒙穿梭于一条条可疑的小巷。
来到一个下坡路,菲勒蒙踏上通往地下的台阶时,一个之前从未注意到的门卫突然出现,挡住了他的去路。
“介绍人?”
“我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也知道这里并非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地方。”
门卫皱着眉头,凶狠地问道:
“你,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是警探吧?”
菲勒蒙很清楚该如何打消对方的疑虑。他微微撩起裤腿,露出假肢。门卫顿时尴尬地后退了一步。
“别惹事。”
菲勒蒙继续往前走,还没进门,就闻到一股甜腻的气味。是鸦片的味道。
妓院里充斥着放荡的笑声和呻吟。菲勒蒙每走一步,都感觉脚下黏糊糊的。难以置信,据说他要找的人已经在这里待了好几个月了。
菲勒蒙搜索着所有被柱子和墙壁遮挡的房间。
“打扰了,打扰了。抱歉。”
后来菲勒蒙才知道,他根本不需要道歉。
这里的人对其他人漠不关心。或许是因为长期吸食鸦片,他们已经丧失了作为生物最基本的警惕性;又或许是因为他们沉浸在自己的堕落世界里,对外界的一切都视若无睹。
在迷宫般的鸦片馆深处,菲勒蒙看到一个流浪汉,觉得他与自己要找的人有些相似。越看越像,但也有不少不同之处。
首先,菲勒蒙认识的那位先生总是衣着光鲜,而眼前的流浪汉却穿着破烂的名牌衣服,显然已经几个月没换洗了。他满脸胡茬,胡子里还有虱子叮咬的痕迹,缺了几颗牙,眼神涣散,丝毫没有往日的风采。
菲勒蒙走到他面前,说道:
“好久不见。”
男人眨了眨眼,仿佛被光刺痛了似的,举起手挡在眼前,问道:
“你,你是谁?”
“是我。”
菲勒蒙吃力地弯下腰,与他平视。男人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菲勒蒙故意装作没看见。
“菲勒蒙,是你吗?”
“是我,彼得。”
他叫威廉·彼得,是菲勒蒙在勇人学校的同学,一个典型的成功人士。这绝非夸大其词,他曾将原本隶属于警察厅的调查局提升到与之平起平坐的地位,其手腕之高超,甚至一度被政界视为下一任首相的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