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草草,树木苍苍。封狼居胥,男儿自强。何来功业,吾鬓吾霜。出人意表,佑才荒荒。魏武之雄,尚在锤炼。公瑾之英,皮囊未生。
诸葛之瘁,本性疲懒。目视青天,暗自晨星。佳人何方,未寻她乡。静以夜思,却又惶惶。我知长途,亦有东望。难阻拥复,不负我想。
四海之友,出于堂上。大川之宾,岂是随乡?北有高山,南有长江。吾之风骨,如数奉上。”
苏慕朗诵完毕后,县丞仿佛品酒一般,细细地回味着苏慕刚刚拼凑而成的诗歌。“《短歌行》啊!“刘昂轻声自语,并不感到惊讶。毕竟,在《短歌行》这一题材上,无人能及魏武帝曹操的才华。
“子谦,你有诗歌吗?”县丞问道。
“祖叔,我不擅长,要是谈论到文采,我不如这位小哥太多了。”刘昂说的很真诚,让人感觉这位就是一个君子,十分有度。
县丞笑了笑,觉得子谦还是那个他印象里的乖孩子,没有年轻人争强斗胜的感觉,这样也很好。
“苏慕啊,你今年多大啦?”县丞带着几分醉意,语带关心地询问,仿佛在询问自家晚辈。
“回大人,我十八岁了。”苏慕本想说十六,但考虑到潘武才是十六岁,他不确定这具身体的真实年龄。若按前世计算,那可就惊人了。还是说一个未来世界成人礼的年龄吧。
“唉,十六岁正是行冠礼的时候,你这是被这乱世耽误了啊。不过没关系,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我亲自为你主持。”县丞这话颇有气势,似乎是一言为定了。
“多谢大人!”苏慕感激地说道。
“回去吧,继续用餐,多吃点。”县丞吩咐完毕,苏慕回到座位上,继续享用美食。之后的时光,便是他们之间的问答和闲聊,气氛融洽。不久,众人纷纷告辞,踏上归途。李忠带着几分醉意,笑着说:“那个女子,我回去后让嫂子替你提亲看看。”
“这岂不是要把我推进火坑?”苏慕听后,不禁苦笑,“我一个小小的斥候副尉,如何配得上那位大家闺秀?”
李忠的眼眸瞬间亮了起来,清醒得仿佛从未沾过酒:“别动那些小心思,你有什么?别告诉我就是山口村那几间张老三帮你盖的房子。以后把剿匪的财物妥善存放,县城里买座房子,别不听话。”
面对李忠的话,苏慕连连点头,心中盘算着买房的事,不禁感慨,无论何时何地,成年人的生活似乎都绕不开这些话题:买房、结婚、生子。
送李忠回到家后,苏慕回到自己的住处,简单地洗漱后便上床休息。
第二天,他照例起床用餐,然后开始撰写记忆中残缺不全的步兵操典,接着去找蒙戈练习骑马,最后协助仓曹整理账册。
李忠在他自己的官署中深思,回想着苏慕离去前的那番话,“苏慕,你在不在?”他以一种试试看的心态召唤了他。
苏慕一听到那大嗓门的声音,便知道是李忠。“我在,将军。”他应声答道,同时向李忠的方向走去。
到达后,他行了一礼,“那个……您还记得离开前对我说的事吗?”李忠抬头询问。
“那个……我不太清楚,请您提示一下……”苏慕挠了挠头,李忠说过许多话,他无法记得具体指的是何事。
李忠轻敲着桌案,提醒道:“秋收马上就要开始了,然后是仓储,仓储完了粮食,我们就要做准备了。你有什么好主意吗?”
苏慕沉思片刻,意识到指挥上的难题源于人数众多,无法有效调度——归根结底,是政令不一,大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突然,他灵感迸发,想起了教导队。
“将军,若将我们的士兵集中起来进行训练,战事发生时,每人领导一队,五十人便是五十个队长,无论是五百人、五千人还是五万人,我们都能有效指挥。韩信不就是如此做的吗?”苏慕兴致勃勃地说着。
“好了,好了,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你以为你的队正是领导谁呢?你三哥还是队正呢。”李忠打断他,苏慕这时意识到自己小看了古人,原来留在他县里的,或者说他能接触到的,都是队正——即脱离农事生产的职业兵,难怪数量稀少。
“那您还担忧什么呢?”苏慕不解,既然指挥是一体的,还有什么能让李忠将军感到困扰的呢?
“不好用啊,而且阵型不够紧凑,一冲就散了。”李忠低声说道,并不是在抱怨,只是他在寻求解决之道,却不知从何入手。他本想咨询苏慕,但苏慕的回答似乎也未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