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孙子兵法上来就是兵者国之大事
苏慕的训练第一步就是特别强调了纪律,对乡勇们的纪律很重视,要求乡勇们无论是行动还是休息,都必须保持整齐划一。一伍一伍的进行,十人队,百人队,千人队。
“纪律是生命线。”苏慕在训练场上大声对乡勇们说道,“只有严明的纪律,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乡勇们虽然辛苦,虽然听不懂,但都积极参与训练。他们知道,不听话就会被打,不听话就会被克扣粮食,不听话自家明年的地就有可能被多征收粮食,当下的训练对于他们而言就是变相的保护自己和家人。
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张三他们也没有闲着。他四处观察着从各地汇集而来的乡勇,特别留意那些年轻力壮、刚满十四岁的年轻人。苏慕曾告诉他,年纪较大的人学习新东西的速度较慢,因此他始终寻找那些年轻、有潜力的候选人。尽管他嘴上并未承认,但心中对苏慕的建议却是深信不疑。
蒙戈,这位在马背上长大的鲜卑人,展现出了卓越的骑马技艺。他频繁地骑马巡逻,而其他人经过一天的骑行或多或少都会感到不适,甚至出现因长期颠簸导致的内脏不适。
但蒙戈却与众不同,他完全没有这些困扰。因此,他更倾向于在马背上巡逻。虽然他并未明确表示对大魏朝的喜好或对大魏朝的认同感,但显而易见的是,他在大魏朝得到了他需要的东西:粮食和庇护。苏慕救了他,渔阳县为他提供了粮饷,这些都让他觉得在这里他能继续生存下去。因此,他尽心尽力地完成分配给他的任务。
与此同时,李忠也不再是以前那种闲散的状态。他经常到军武场去,那里正在热火朝天地锻造环首刀和其他破损的军械兵器。每个人都忙得不亦乐乎,他们都在等待着顺州的军令和仓曹的物资。
“老李,我这边明天大致就能准备妥当。城里的青壮年每天供应两餐,共计六十天的分量,剩余的粮食则封存入大库。”仓曹刘林在向李忠汇报自己的工作进度时,同时也在悄然预示着他们的行军在即。
“嗯,是啊,将来的日子,就全仗你和老三了。”此刻的李忠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感慨,但他明白,这是北地的生活方式,祖祖辈辈皆是如此,不是耕耘于田间,就是守卫在边疆。
翌日,朝霞初现,随着仓曹的物资装车工作告竣,县城的城楼上,老县丞的声音响彻云霄:“诸君!武运昌盛!多斩敌首!”他的话语落下后,四周一片肃静,城下的士兵们纷纷用手指轻敲胸口,低头默默致敬。随着李忠的一声令下:“出发!”李忠、苏慕以及众人便踏上了前往顺州大营的征途。
洛阳皇宫内在经历过大臣企图圈养的天子生涯后,曹髦对臣子的信任几乎荡然无存,也许是血脉中多疑的基因在作祟。重掌大权后,他一方面启用了被文皇帝曹丕罢免的宗室成员,另一方面则提携武皇帝时期表现出色的大臣后代。他任命荀攸的孙子荀安为秘书丞,这个职位源自汉武帝时期,曾由主父偃和东方朔担任过。
西汉的内廷官员通常地位不高,但权力极大,因为他们直接为皇帝服务,并参与决策过程。曹髦深知这一机制的效用,如同汉武帝利用它削弱了丞相和其他外朝官员的权力,从而加强了皇权对朝政的控制。
曹髦不仅不傻,反而极其聪明。他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处境与三百年前的汉武帝刘彻颇为相似。北方的外族势力虎视眈眈,朝廷内官员又分为不同的派系。既有东汉开国后云台豪族的历史遗留问题,也有曹操赤壁战败后封魏王和曹丕称帝的一系列妥协带来的影响。
若这些问题得不到解决,曹髦担心后代可能会重蹈覆辙,像被圈养的深宫之鸟一样无法展翅高飞。为了防止这一结局,他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对外的军权只能一点一点的渗透,对内的掌握只能是建立身边人,信得过的人。秦朝有‘乌衣客’,汉朝有‘绣衣使者’,曹魏在曹操时期就建立了‘校事’和另外一个在后世特别出名的‘摸金校尉’,不过曹丕称帝后第一时间就是取消了摸金校尉。通过宗人府的宗正,曹髦启用了校事,不过改了名字叫田军校尉,初一看以为是屯田官。
荀安领命后,立即着手调查苏慕的身份。他首先拜访了郭太傅,询问了去年在北方遇见的那名渔阳斥候少年的情况。尽管郭太傅对那位少年有些印象,但由于他管理着数万军队,对小兵的关注并不多。而且,作为秘书丞的荀安与当朝大臣交往时需特别谨慎,因为上位者对下位者的关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他们之间的交流都是试探性的,有用的信息并不多。
荀安不知道该如何回复皇帝,因此在宫中行事格外小心,生怕引起皇帝的注意并询问调查结果。
“文彦兄!”曹杰的声音让荀安吓了一跳。
“子轩啊!你怎么来了?”看到曹杰,荀安非常激动,因为他们已经一年未见。他们互相看了看,站起身来。
“不仅仅是我来了,子润兄稍后也会来。我们都是来谢恩的。”曹杰说道。
“恭喜子轩高升!”荀安风度翩翩地向曹杰拱手作揖。
“哎呀,别笑话我了。北地环境恶劣,冬天沙尘满天,夏天酷热难耐,有什么好庆祝的。”曹杰说得非常平淡,因为他认为自己作为一个世家子弟、曹姓之人,升任一州都督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天下有十三州,还有十二将军、四征、四平、四镇等职位,以及大将军、大司马等职位,他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别之处。
“子轩,我突然想到一件事,想问问你。你去年在北地的哪里啊?”荀安问道。
“怎么?我去年在北地的云中啊,从幽州出发的,回来的时候走的并州雁门。”曹杰一边与荀安聊天一边等待夏侯章的到来,准备一起进去谢恩。
“这正是我要找的!你军中可有一个叫苏慕的小兵吗?”荀安问道。
“他不是小兵,但也差不多吧。他是渔阳戍边的斥候队正。那个少年确实不一般,他对边防事务的了解远超一般的斥候。”曹杰回忆道,“我曾与他讨论过战术,他对军队的编制、训练和战术运用都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曹杰详细描述了少年的外貌和才智,还特别提到了他对军事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