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很清楚,自己其实没有做好鱼死网破的准备。
皇祖将江山交到他手里。
大明刚刚在与大食和天竺的十年战争中取得胜利,并且完全将西域收拢至麾下。
而且,大明对外开海的计划也已经落实了。
如今虽然内部动荡,但是仍然称得上是大好局面。
这也是建武帝多年经营的心血。
若是因为自己这君王一怒,直接让一切全部化为乌有,建武帝也不甘心。
……
等到了晚间。
建武帝又召见了道王,打从登基之后,还是头一回以兄长的名义关心道王的起居,以及日常生活。
等到后来,他提出要让道王学着观摩政事。
这可就触碰到道王的盲区了。
毕竟,他从出生开始,到现在十多年,一直都跟在玄皇的身旁研习道藏。
你若是叫道王引经据典,辩论道术。
道王可以有把握将那些同龄的道门弟子给说得哑口无言。
但是观政?
这就有点触碰到他的盲区了。
而且,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真的跟皇兄观政去了,修道的时间就少了。
若是再遇到此类的事情。
不还是无能为力么。
因此,朱崇道显然对于观政一事,有些抗拒。
他本来还担心皇兄的身体保养,可是如今当面见着。
朱崇道以观气术查探,却见皇兄的气色甚至与父皇一样好,哪会有什么问题。
既然这样,自己回去与父皇说一说,大概就不用去观政了吧?
朱崇道奉行“知行合一”。
他回到玄都观,当他母妃李元夕问起了事情的经过。
朱崇道如实回答。
得知建武帝要让道王观政,李元夕差点激动得叫出声来。
然而,道王的真实想法,又差点没把她气个半死。
先不说,道王此举会不会引来建武帝的厌弃。
单单只是“观政”这事,背后的意思就已经很明显了。
那可是当皇帝!
她一脸激动,抓住道王的袖口:“道儿,你要听陛下的话。修道无论何时都可以,但是如果开罪了陛下,那你就修不成道了。”
这话让朱崇道眉头微皱。
他还是不能理解。
如果观政真的比修道有用,皇兄又何至于遇到危险。
说白了,还是自身不够强而已。
但他一人的心意,显然改变不了什么。
……
等到第二日。
建武帝再次主持朝政。
他虽然身体刚恢复不久,但整个人看起来与平时并无差别,甚至还因为沾了玄皇的光,给人一种压迫感更强的感觉。
建武帝人一到,甭管朝臣们有多少小心思,在朝政上只有他这一种声音。
他先是针对自己遇袭一事的幕后推手,展开了清算。
首先是金陵龙王,也就是镇国神龙。
建武帝没有直接对其下手,而是选择又尊了另外一条龙王,将黄河龙君升为黄河龙王,来分润金陵龙王的香火。
其次,则是针对五柳的柳神庙。
建武帝下旨,凡是立有柳神庙的地方,都需要再添置一尊云王的神像。
至于对外的说法。
仍旧是老一套,国师托梦。
这套说辞单调但有用。
以国师在朝堂和坊间的威望,没人敢明着质疑这事。
最后,则是颁布了一道足以让朝野震动的消息。
以道王为皇太弟,即日起上朝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