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死后,道帝特别恩准了公输丹的子孙,将“赤松侯”降为“赤松伯”,再传三代。
传到现在,已经是第二代赤松伯了。
朱鸿中有意登门请教。
奈何,赤松伯一脉的子孙,没能继承公输丹在建筑上的天赋。
这让朱鸿中扑了空。
他只能注意力放在书院的“天工院”里。
父皇已经答应了。
再过一年。
等他十二岁,就可以破例允许他进入天工院,学习建造的手艺。
……
到了黄昏时分。
朱鸿中看着身后气喘吁吁的宫人,不由大笑。
“你们还得练,不能因为在宫里当差就这么散漫!”
说罢,他整个人就像是脚底生风一样,朝着他父皇用膳的地方而去。
几乎是掐着点的时间。
清平帝与皇后,还有二皇子“朱鸿全”,三人已经落座了。
朱鸿全比他大哥小了六岁。
兄弟的性子相似,全部都不是内向的人。
只不过,朱鸿全喜欢的不是建筑,而是海外的奇景,尤其喜欢那些从海外带来的奇珍异宝。
他看着满头汗水的大哥,笑嘻嘻道:“大哥,你今天又慢了。”
“嘿嘿,这不是想到快去天工院了,心里高兴。”
朱鸿中给父母请安,而后落座。
一家子落定。
清平帝开口道:“再有半个月,就是你二叔祖的六十岁寿辰。你作为一国太子,到时去了魏王府,可别再缠着魏王要东西了。”
“儿臣尽量。”
朱鸿中讪笑道:“假如魏王叔祖真的得了稀奇的东西,我等寿辰劫数之后再讨要。”
清平帝瞪了他一眼:“朕是这个意思?”
这一家子的关系倒也随和。
毕竟,清平帝打小生在宫里,远离了父母姐姐,皇祖父又沉迷道术,唯有花师陪着他。
在内心深处,清平帝还是希望一家子和和乐乐。
他直到二十五岁才有第一个孩子,这在皇帝里算是晚的。
所以,他对膝下的皇子一直比较宽容。
只要不是品行上出了问题。
允许他们按照各自的爱好发展。
如今北平的百姓都知道。
当今太子,对皇宫的建筑很有兴趣,于是给他起了一个木匠太子的身份。
宫里对这事情也不反感。
毕竟,从雨帝开始,每位帝王无一例外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标签。
清平帝也不例外。
他登基以来大力发展医馆和医术,不仅大明本土的医疗水平覆盖提升了一个档次,甚至海外的船员也得了福音,不少人因此得到了救治。
因此,民间已有称呼他为“医圣”和“药圣”的人在。
甚至不少人在出海前,还会特意对着清平帝的画像进行叩拜与焚香,希望这位从病魔手里救走他们的帝王,还可以保佑他们一路的平安。
清平帝得知这事,一时间也是哭笑不得。
放眼大明内外。
活着就被人供奉的皇帝,他应该算是第一位了。
这是好事——
出海的人肯相信自己能给他们带来平安,这意味着他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大明。
这有利于大明对各海外领地的统治。
天下共主,不就是这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