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文科探花(2 / 2)

不过做师长的,孩子们再优秀,我们也是有操不完的心,我是一定要跟着的,不然回家可睡不着觉哦。”

言语间满是对学生的关爱与骄傲。

黄主任看着苏渺和王凯,眼中都是充满了赞赏:

“这精神头,看着就很不错,前途无量啊!你们是林主任的学生,可要向他好好学习啊!

你们不知道吧,他是恢复高考后,我们省第一个文科探花郎啊,我还是他师弟呢!”

恢复高考后第一个文科探花郎?意思是林主任是七七年文科第三名?这一点同学们还真是不知道,纷纷露出惊讶的神情。

苏渺的小脑袋瓜子又开始不合时宜的转动起来,古代科举中探花郎最初并不是指殿试进士的第三名,而是一种戏称,与登第名次无关。

在三甲制度正式确立之前,探花这一称谓比榜眼更早出现。

其名称源自唐朝设立的一个特别酒会,名为探花宴会。

事先选择同榜进士中最年轻且英俊的两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沿途采摘鲜花,然后在琼林苑赋诗,并用鲜花迎接状元。

直到北宋晚期,“探花”一词才开始专指第三名,但是对于相貌的要求也依然存在。

有的考生甚至因为相貌太过出众,从卷面第二名或第四被特点为第三名探花的。

她看着胖胖的林主任笑出了一脸褶子,嗯……要是放在那个时候,林主任也许就不能是探花郎了。

林主任笑着摆手,谦虚地说:“这都是多久以前的事情了,自古后浪推前浪,这些孩子才是未来的栋梁。我们去看考场吧,劳烦黄主任带路了。”

准考证已经提前发放到考生们手上了,所以他们都是知道自己的考场号。

黄主任带着他们在划为考场的那栋教学楼走了一遭,让他们各自记好自己考场的位置,反正现在教室都已经上了锁,又有他跟着,也不会出什么幺蛾子。

“同学们放心,到时候会在进校门的地方贴有详细表格,会指导你们考场在几楼,如果实在不明白,可以问老师们,让他们直接带你们去都是可以的。”

黄主任温和地说道,给学生们吃下定心丸。

林主任也叮嘱道:“有任何问题,马上向老师反映,高考的时候你们最大,一定要保持好心态,按照自己的节奏把试卷写完。还有你们的准考证啊!一定要像保护人民财产一样死死守护住啊!”

话语中带着关切与幽默,让紧张的氛围缓和了不少。

同学们听到林主任的比喻,都笑了起来,倒是黄主任难得和林主任站在统一战线上,说道:

“林主任的话你们要牢牢记住!准考证很重要啊!不要因为这小小的一张纸让自己十几年的努力白费了,这是一个十分严肃的话题。”

同学们此时停下了笑声,纷纷摸起来口袋,要确认一下自己的准考证是否安然无恙。

看完了考场,大家又井然有序地坐上了专车回到了学校,然后各自回宿舍、回家去了,带着对高考的期待,继续为梦想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