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夜和妹妹走在林中,感受着这份宁静。他们周遭的大毛竹有很多,但符合李子夜要求的却很少。他身怀绝技,对于竹子的理解也不一样。
兄妹两一直到走到林子深处,才找到一颗完美符合的大毛竹,又直又粗又绿……
“好家伙,总算找到你了。”
李子夜拿出柴刀,而后找好角度。接着他趁毛竹不注意,挥起柴刀就朝它的根部劈去。
“咔!咔!咔!咔!”
砍竹的声音,在林间回荡。
不一会儿功夫,这根完美的竹漂就被李子夜砍倒,并且拖回了家。
路上,李子夜还顺手劈了一根细竹作浆。
竹漂的制作工艺,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李子夜先把周围的毛刺都清理干净。然后仔细检查竹竿的每处细节。
他以八米为限,截取毛竹的中段部分。而后开始打磨,让每一节竹子都保持圆润状态。遇到稍显弯曲的部分,李子夜会反复矫正,直到满意为止。
别小看他这番操作,高手和超高手之间的区别,其实就在这里。细节决定成败。
打磨完后,把毛竹放置在通风处自然风干。时间不宜过长,三到四天即可。顺手劈下的细竹,也同样操作,风干四天左右就可以拿来做浆。
相比于独竹漂的工艺流程来,它最难的莫过于水上实操了。操作得好,那画面是“一苇渡江”的仙侠气息。
操作不好,要么摔个苟啃泥,要么七扭八扭的像喜剧演员。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风和日丽的上午,李子夜身穿白色儒衣,带着他的翠绿竹漂来到江边。
碧绿色的江水,把临空飞过的鸟儿映照得更加洁白。使得山色的倒影,也绿意盎然……
李子夜的这幅行头,使得村里的邻居们纷纷被吸引。老老少少一大群人跟着他一起来到江边。
由于独竹漂属于小众非遗文化,再加上地域等方面的原因,许多村民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新奇的场面。
特别是那些留守的小娃娃们,一个个都睁大眼睛,目不转睛的看着。
“爷爷,爷爷!子夜哥哥这是要干嘛呀?不会是拿竹子过江吧?”一位小娃,忍不住好奇的问道。
他的疑问,也是在场不少人都疑惑的。他们一会儿望着竹漂,一会儿又望望李子夜。同时心里也悄悄替他捏一把汗。
毕竟乘竹子渡江,这可真是艺高人胆大呀!万一遇到什么风浪,人翻了咋办呀……
正当村民们关注着后续,只见这时,李子夜缓缓把竹漂横推入水中。
接着在竹竿趋于平稳时,仅见他看准时机,轻轻一跃。然后便身轻如燕的站在竹漂上。
整个动作轻松自然,一气呵成,看得原本担心的村民们,忍不住拍手称快!
“好!”
“好啊!好!”
李子夜用到手中竹浆,小心翼翼的平衡方向。他在众人的关注下,用竹浆轻挑河岸,顺顺利利的驾驭竹漂,驶离岸边。
他的整套操作,赏心悦目,妥妥的把民间技艺,玩成了艺术。
“舟行所至与清逢,殊觉今清又不同。”
李子夜驾驭竹漂,行驶在碧绿的江河上。微微起伏的波涛,碰触着他的脚踝,给人一种清清凉凉的清爽感。
飞过的白鹭们,好奇打量着江面上的男子。水里的鱼儿,在见到竹漂后瞬间游离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