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陈年旧事(2 / 2)

江湖一念起 城外相逢 2071 字 3个月前

现而今,在地府流传着几种主流说法。一是,扶风山主人与人间道祖、佛陀、和儒家圣人,察觉到什么事情,决定共谋一件大事,然后纷纷离去。

在这其中,又流传这几种说法,有传闻说,在几位经天纬地之人决定离去前夕,有大能之人前来,以一己之力前来阻止这几位的做法,据说先是与众人论道,各执一词,最终无法劝服,只好以力压力,据说那一次整个地府混乱不堪,连天上仙人都齐至阴间地府,依然无法改变那场劫数。据传闻,万年之前的那场大战之后,只见了佛陀的坐化金身,其他人的,扶风山那位和道祖,以及儒家圣人皆都消失不见。

据说,他们三人打破桎梏,去了另一番天地,但是此类种种皆是道听途说,谣传而已,必经难以取信。

也有传闻说,在万年之前,这几位便飞升他处,不在轮回之中。

二是,这几位经天纬地之人,早早就察觉出了这天地之间的异样,又不忍地府鬼魅受天劫如此,便在万年之前就联手与天上人相抗。

可终究,力有尽时,就算是至高至圣之人,最后还是落了一个身死道消的下场。

当然,这些都是万年之前的事情,所知道内情的人、神、鬼,早已是寥寥。所以,这些传闻、据说,也都是不可不信,但是决不可全信。

就算是地府志,和地府阴平记事录,还是其他什么,都是官修正事不可信,民间野史不敢信。所以,由此种种这万年之前的事情,最终还是不知其缘由为何?

地府不同于人间,更不是天上仙境。这里的一些东西,与他处有着不同寻常。关于扶风山,在万年之前,也是有着人间四季之景。可是,自万年前那场大战之后,这里虽然残破不堪,也唯独少了一场大雪。

据说,这位扶风山主人,有一位相识的女子相约要一起去看一场人间大雪,但最终还是没有完成约定,成为终生憾事。所以在陨落之际,便说了:“下次来时,记得提醒我,这人间已经多年未曾回去,人间大雪与你一起,去浮玉山看雪,与求如水旁,泛舟画扇。可好?”

自此之后,这荒芜千里的扶风山,有着草长莺飞,烈日炎炎,和秋风落叶,唯独少了冬日大雪。

别院之内。

当佝偻老者听到扶风大雪之后,便是心神荡漾。万年未曾下过雪的扶风山,这一日竟然下雪了,不可为不是一件大事,更何况是在一些地府老人心中,更是让人不能释怀。

佝偻老者深深的看着眼前身穿黑色衣袍之人,虽然两人见面总是恶语相向,但是世人且不自知,此二人关系非比寻常。

既然,能从黑袍之人嘴中说出的言语,他又不远万里来到此处,那么所说之言那就是真的。而扶风山下雪,则是天机重重,不自深知。

佝偻老者就算心知眼前之人所说之言句句属实,但还是忍不住的颤颤巍巍问了一句。

“此话当真?”

院中身穿黑袍之人,也抬起眼眸与商管家对视了一眼,无比认真的说了一句。

“当真。”

就在黑袍之人抬起眼眸与商管家对视之际,站在远处的上官离声心中暗暗惊讶,这天下间,竟会有如此好看的眼眸。

心中又添了几分疑问,明明是女子一般的明眸,可却是一副男子的嗓音。

就在这时,身侧的惜月,小声呢喃道。

“这双眼睛真好看。”

院中之人似乎听到了什么,轻哼一声,便隐藏的双眸。

只见商管家还在沉浸在黑袍之人的言语,周围方寸之地沙沙作响,跪伏于地,老泪纵横,嘴中喃喃自语,不知所云。

上官离声和惜月见此,想要上前,却发现有什么东西阻止一般,有些寸步难行,再看向院中的商管家,二人相互无奈对视一眼,随即只得老老实实站在一侧,冷冷想看。

黑袍之人似乎早已料到似这般景象,并没有什么诧异之色,只是有着满满的无奈之色。随后,颇有些不知所措的说道。

“有时间去趟扶风山,你好久没回去了、你好多年没去了。”

佝偻老者跪伏于地,抬起那双浑浊的双眼,悲戚的说道。

“与你,此处何尝不是如此?”

听到商融的言语,黑袍之人有一丝的慌张,不知如何以对。

就在这时,身穿黑色衣袍之人,双袖之中手上无名指上的戒指恍然一闪,心中暗道扶风有事发生,便要转身离去。

佝偻老者看着眼前之人有离去之意,便有些怒气,转而换成了一副奴相,声音大了几分说道。

“既然来了,为何不去看上一看,这些年你在纠结什么?”

黑袍下面的人答非所问,语气却格外的悲戚说道。

“何至于此?何苦于此?”

说完之后,消失于庭院之内。

佝偻老者也没有了之前的怒气,嘴中喃喃自语道。

“还是这样的秉性,这么多年还没有改变。为何自己在最后了还要对她发一些莫名的怒火,不愿意就不愿意罢了,心在就好,明明知道她的心是在的。”

佝偻老者嘴角微启,却是千般万般的苦涩。

之后,佝偻老者远远看着他方,嘴角蠕动。

“你我皆是如此。”

而消失在庭院的黑袍之人,则是站在不远处的山顶之上,深深的看了一眼别院之内。嘴中呢喃自语,泫然欲泣。

手中无名指上戒指再次闪动,黑袍之人当下一副决绝之色,顷刻之间,连最后一丝气息也消失于这方寸天地之间。

不知几万里的山上有人手持一杯香茗,淡淡一笑,将一切尽收眼底。

题外话,码字人哭着在这里对纵横的编辑说:“于心何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