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重要物资米玉(2 / 2)

二、种植前准备(一)土壤选择玉米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但以土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为宜。在种植前,应对土壤进行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和酸碱度,以便进行合理的施肥和土壤改良。

(二)种子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优良玉米品种。种子应具有纯度高、发芽率高、抗逆性强等特点。在购买种子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并注意查看种子的包装和标签,确保种子质量。

(三)整地施肥在播种前,要进行精细整地,将土壤耕翻、耙平,使土壤疏松、平整。同时,结合整地施入适量的基肥,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化肥。基肥的施用量应根据土壤肥力和玉米的需肥规律来确定。

三、播种方法(一)播种时间玉米的播种时间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来确定。一般来说,当土壤温度稳定在 10c以上时,即可进行播种。在适宜的播种期内,应尽量早播,以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玉米产量。

(二)播种方式玉米的播种方式主要有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直播是将玉米粒直接播种到地里,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育苗移栽则是先在苗床中培育玉米苗,待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再移栽到地里,这种方式可以提高玉米的成活率和整齐度。

(三)播种深度玉米的播种深度应根据土壤质地和墒情来确定。一般来说,播种深度为 3-5 厘米为宜。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浅播;在土壤墒情较差的情况下,则应适当深播。

四、田间管理(一)间苗定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进行间苗定苗。间苗一般在玉米 3-4 叶期进行,剪去病苗、弱苗、杂苗,保留健壮苗。定苗一般在玉米 5-6 叶期进行,按照预定的种植密度,留足壮苗。

(二)中耕除草在玉米生长过程中,要进行多次中耕除草。中耕可以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促进玉米根系生长。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对养分和水分的竞争,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发育。

(三)施肥浇水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在施肥方面,应根据玉米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需肥规律,合理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等肥料。在浇水方面,应根据土壤墒情和玉米的需水规律,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五、病虫害防治(一)病害防治玉米常见的病害有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等。对于病害的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及时清除病株等。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多菌灵、百菌清等。

(二)虫害防治玉米常见的虫害有玉米螟、蚜虫、粘虫等。对于虫害的防治,也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浇水、安装杀虫灯等。在虫害发生初期,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如敌敌畏、吡虫啉等。

六、结论玉米粒种植到地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土壤、种子、播种方法、田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种植技术,才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实现玉米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 生产区域扩大:玉米种植区域不断扩大,从东北、华北地区逐渐向南方地区扩展。在一些原本以种植水稻或小麦为主的地区,也开始增加玉米的种植面积,以满足饲料和工业原料的需求。

- 21世纪以来: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现代发展史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阶段:

一、品种改良

20 世纪以来,随着遗传学等科学的发展,玉米的品种改良进程不断加速。科学家们通过杂交育种等技术,培育出了具有更高产量、更好抗逆性(如抗病虫害、抗干旱、抗倒伏等)的玉米品种。例如,培育出的紧凑型玉米,合理利用空间和光照资源,大大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传统杂交育种:这是一种较为经典且常用的方法。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玉米亲本进行杂交,如将一个亲本的高产特性与另一个亲本的抗病虫害特性相结合。通过对杂交后代的不断筛选和培育,挑选出具有综合优良性状的个体,经过多代选育,最终获得稳定遗传的优良玉米品种。例如,先玉335等品种就是通过传统杂交育种培育出来的,具有高产、稳产等优点。二、农业技术进步

1. 机械化种植和收获:现代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使得玉米从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的整个过程实现了机械化操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2. 精准农业技术:包括卫星定位、传感器监测等技术,实现了对玉米生长环境的精准监测和管理,如精准施肥、精准灌溉等,既提高了产量又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三、全球贸易与需求增长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对玉米的需求持续增加。玉米不仅作为粮食,还广泛用于饲料、工业原料(如生产生物燃料、淀粉等)。全球贸易的发展使得玉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流通更加便捷,也促进了玉米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四、生物技术的应用转基因技术的出现为玉米产业带来了新的变革。通过导入特定的基因,培育出具有抗虫、耐除草剂等特性的转基因玉米品种。然而,转基因玉米也引发了广泛的争议,涉及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等问题。

总的来说,现代玉米的发展史是一部科技不断进步、需求不断增长、产业不断发展的历史。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玉米产业有望在产量、品质和可持续性等方面取得更大的突

- 科技创新推动:随着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玉米育种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科研人员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技术等手段,培育出了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品质、更强抗逆性的玉米新品种。例如,一些抗病虫害、耐旱、耐盐碱的玉米品种相继问世,为玉米的稳产高产提供了保障。

- 产业化发展:玉米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不仅在饲料、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还在生物燃料、医药等行业发挥着重要作用。玉米加工企业不断涌现,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从种植、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

- 政策支持: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玉米产业发展的政策,如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调动了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促进了玉米生产的稳定发展。同时,加强了对玉米产业的宏观调控,引导玉米产业合理布局,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体而言,新中国时期玉米的发展取得了显着成就,从种植面积的扩大、品种的改良到栽培技术的提高和产业的发展,玉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