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阳和之战(1 / 2)

阳和,是坐落于大同城西边的一个不显眼的小城,但这个不起眼的小城确是大明宣大一线极为重要的战略防御点。

小城三面环山,永定河系穿流而过。可以说是占据着极为险要的地理优势,同时想要绕过大同直插大明的腹地,这里也是最佳的选择。因此这里不仅仅是大同城外围防御的最重要一环。也是明军在整个宣大一线战略防御上的重中之重。

阳和地理位置上的险要,也注定了他的多磨。

大明正统十四年七月十五日,这里发生了被称为土木堡之变的前奏的——阳和口之战。也先亲率大军进攻大同。据史书记载猫儿庄一战,一万明军被蒙古人吃掉。大同总督军务,也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战死的驸马宋瑛立刻率领大军四万出阳和口,试图抵挡住前进的蒙古大军。就在这里四万大军兵出阳和口,与赶来的也先遭遇双方大战。最终驸马西宁侯宋瑛与武进伯朱冕,受制于太监郭敬的制约,四万明军除了参将石亨外其余三路大军全军覆没。

在明史上关于土木堡之变的前奏赘述中称,正是因为这离奇的阳和口之战,大同守军在领导挂掉后彻底失掉战斗力,宣府大同一线明军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正因如此也先方才可以趁机得以长驱直入关内。最终在土木堡大破以老将军张辅,樊忠率领的皇帝车队。

沧海桑田,两百年间万千变化。当年战场的痕迹早已经被新的战火重新覆盖,而勤劳的阳高人民依然在这片土地上继续着新的生活。

说来也奇怪。在朱由校御驾亲征的这段时间内,蒙古的林丹汗仿佛就是得到了什么消息一样,老老实实的龟缩到草原之上。浩浩荡荡的几万察哈尔人仿佛是凭空消失了一样。

宣府地区暂时迎来了难得的平静,但大同一线的战火依然还在继续。顺义王率领的蒙古军队依然在不停的骚扰着边境一线。迫于军事上的压力,明军大同方面军司令黑云龙迫不得已的下令全域戒严。老老实实的龟缩在城里。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尽管黑云龙和大同巡抚王洽三令五申,全大同戒严。但终究还是会有抱着侥幸之人,试图钻些空子。

阳和口城墙上,明军士兵一副松松垮垮的模样,这里俨然没有任何大战将要来临的迹象。仿佛前面的战火并不会烧到他们这里一样。

当然对于广大的阳和人来说,这样的想法也不失为过。毕竟他们的前面还有绵延千里的长城。他们的东边还有蒙古人最主要的目标,西北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大同。除非林丹汗找死,不然怎么可能会想不开冒着被全歼的风险打这里。

此刻府衙内,阳和守备杨应鼎和团长管大番二人也都无心军务。远处的战火任由喧嚣,可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对他们来说,今朝有酒今朝醉才是最好的!

“大人,顾县令又来了。”

就在二人喝酒之际,一名侍卫非常不合时宜的从大门外面跑了进来。

“知道了!一个穷酸腐儒,拿着鸡毛当令箭,总以为看了两本破书就真以为自己懂兵法了?老子打了一辈子仗了,难道要他个小娃娃来教?告诉他老子不在,让他赶紧滚。我杨应鼎才是皇帝钦封的守备,他算什么东西,还敢来指教我!”

一听到顾县令的名字,杨应鼎立刻就愤怒起来。只是负责传话的校尉,看着守备那愤怒的模样一时间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只能呆愣愣的站在原地。

“唉,你就出去告诉顾县令,让他放心吧!就说杨大人已经是去军营了,这样不就行了。”

说着一旁的管大番立刻再次拿起酒壶,朝着杨应鼎的酒杯中满满的盏上一杯酒。

“来杨守备,理他这个鸟人作甚?咱们这阳和先不说地上险要易守难攻,就咱们城内这近五千兵马就北面的那个顺义王?他能吃的下去吗?他一共才多少人,充死不过两万骑兵罢了!来小弟在敬你一杯。”

说着管大番端着酒杯便站到了杨应鼎的面前,虽然被阳和县令这样一番打扰,杨应鼎也是失去了喝酒的欲望,但碍于面子还是端起了酒杯。

“这就对了嘛!他一个县令七品鸟官又哪来的权利敢使唤您杨大人,再怎么说您也是五品的武将,负责一地的军务。您呀大人不计小人过,还得会须一饮三百杯啊!”

看着谄媚的管大番,杨应鼎的脸色渐渐的也由严肃转成了高兴。喝下一杯酒后,看着一旁的管大番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