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四章 彭城大战十九(1 / 2)

小标题:岂能独走,皆要安全撤离

陈平用手指着两处,“汉军如能在此两处布防,楚骑的确无法驰骋,如能抵挡住楚军猛攻,可游刃有余部署反击,召集刘贾、彭越、柴武回援,必可大败项羽。”

刘邦道,“先生以为可行。”

陈平道,“以图布防无有问题,然此图乃绝密,臣昔日侍奉项羽不曾见此图,何以出现在司马欣手里,恐有诈。”

刘邦默然,“寡人亦有此虑,如战不利,可退守彭城乎?”

陈平倒是沉思一会,开口道,“项羽都彭城,自信兵强马壮,未修筑彭城防御体系,更未扩建城池开辟营地,不易守,且彭城乃西楚之都,不知是否有秘径可通,臣不敢妄言。”

刘邦一向敢于担当,不仅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还有敢于担当的智慧,绝非一味的莽撞和冲动。

当年丰西泽纵徒,那可不是一时从动,是经过缜密思虑后的担当,既然左右皆是死,不如卖个人情,落草为寇。

去骊山是死,落草为寇,成为帝国的逃犯或许还能活命,刘邦不是一个近视之人,他想过纵徒的后果。

天下之大不知几千里,秦帝国的逃犯很多,相信秦作为一个超级帝国不会单单花大力气追捕自己,和他一样的人肯定不在少数,浑水才好摸鱼,这是刘邦首先思考的。

成为逃犯何时才能过上光明的日子,刘邦不知,但刘邦知道那个时候如果不如此选择,必死无疑。

在骊山他刘邦可没有萧何这样的好领导照顾。

将逃跑的刑徒和劳役一个个抓来是不现实的,但释放后,刘邦相信肯定会有人愿意跟着他一起落草为寇。

因为他们这些逃犯如果回去被抓一样糟糕,如无亲友投靠者逃亡又无处可去,跟着眼前的刘邦或许还有一个去处,这种结果也是刘邦思虑过的。

亡匿在芒、砀山之间,绝非是刘邦一时的兴起和冲动,早年的任侠生活给他打下一定的心里基础和生活基础。

后来做沛公,诸人皆不敢当,刘邦敢当,这个敢担当同样不是刘邦的一时官隐之起。

刘邦敢做某些事皆是经过深思熟悉的,虽然早期的刘邦心思还不算缜密,但性格好爽的他绝非鲁莽之人。

对于彭城之战的后果,刘邦心中有一份担当,因为稍有不慎,那些跟着自己的能人异士将会丧命,即便败退亦要保证他们的安全撤离。

诸如文臣张良、陈平、郦食其、陆贾、周苛等,武将曹参、灌婴、夏侯婴、靳歙、傅宽等,这些人的安全他必须要考虑。

如果只顾自己逃,弃军而逃,弃前线文臣武将而逃,下次危难之时,何人再愿意为他刘邦卖命。

故而刘邦对司马欣的建议,陈平的思虑,比较慎重,大脑里不断再碰撞,只是这个过程没有持续太久,因为前面的战况似乎已经在为刘邦做选择,在无形的催刘邦。

曹参军的斥候飞马来报,言项羽军太过猛烈,曹参合数次,败多胜少,不断向中军退却。

左右两翼的韩王信与西魏王豹战不利,不敢再合兵。

汉军将败,已至关键时刻,刘邦不再犹豫立刻下令三军向谷水、泗水方向撤去,欲背水而寻山谷、林地与楚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