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一章 韩信脑海里的架构(1 / 2)

小标题:军法不申,令不通,九败一胜

因为一执行将牵扯到全军,牵涉到很多诸将的利益,尤其很多既得利益就会被剥夺。

刘邦一看韩信的军法建制等同于一场变革,便暂搁一旁,如今韩信再次提出,刘邦便问诸将,“诸将以为如何?”

军法体制的变革,牵涉的很广,也不是特别容易执行,尤其现在诸将渐渐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很多老兵组成的小团体里很难执行,这点刘邦很清楚。

军中抱团的太多,韩信军法等于重新打散他们,进行重聚,这不是一般的难,甚至会牵涉到流血,刘邦必须征求一下诸将的意见。

韩信一言申军法,立刻大殿上一片喧哗,甚至激动的脸红脖子粗。

有略知一二的人,那眼神里透着丝丝缕缕的怒意,干什么,要堵老子的财路,好个胯下之辱的小子。

牵涉到自己的利益,心里的辱骂自然毫不客气。

诸将纷纷表示,此刻楚军西来甚急,一旦砀地的楚军聚集在一起,荥阳危在旦夕,当务之急乃布防,怎么提到申军法,诸将多不愿意,认为韩信是本末倒置。

可周勃、灌婴、曹参等重量级战将没有说话,没有出现阻止,故而多言当务之急,不言军法之事。

面对群舌,韩信丝毫不惧,舌战群将,“军法不申,令行不通,虽战却九败一胜,何以败楚争天下?”

接下来韩信将彭城大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非防御不够,也非防御兵力分散,这只是次要原因。

除去诸侯联军指挥不调,不能严密配合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军纪不明,士不能死战,将不知所措,楚之悍勇蒙汉之眼。

数十万汉军本该拒楚于外,却败于数万楚军何也,楚虽数万却为精锐,却上令下效,如臂驱使,乃一配合密切的整体。

汉军虽多,却前不知后,后不应前,左不懂右,右不解左,如此岂能不败。

韩信一席话,诸将无言以对,刘邦又询问周勃、灌婴、曹参等麒麟将,征求他们的意见,倒是出乎意料,皆支持申军法。

刘邦道,“既如此,此刻起,以大将军之言,重申军法;右司马陈胥听令。”

陈胥立刻出列,拜礼静侯刘邦之令,刘邦道,“大将军申军法,如有疑难,若助之,再行回报于卢太尉或寡人。”

陈胥领诺命退下,暂且不提,刘邦道,“申军法势在必行,然子房之策略,大将军可急落实乎?”

韩信道,“成信侯之策,侧翼迂回包抄,敌后袭扰疲敌,皆有赖于汉需一支强悍铁骑,需组建一支郎中骑兵。如此即可于楚后方协助彭越断其粮草,又可袭扰西楚重镇鲁地,绕楚后方大本营;而正面坚守,除荥阳加固防御,重在敖仓重镇,需有一悍勇别将坐镇,可保粮草辎重无忧;迂回包抄在于以魏为根,连赵、燕、齐,从从侧翼包抄楚都彭城……”

一番番言语立刻让刘邦眼眸发亮,一扫楚强汉弱的阴霾。

如果说张良指明前进的方向,那么韩信则是道出前往目的地的方法,走水路还是走陆路,用何工具,是韩信在一步步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