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主张灌婴当因地而行,可有选择性的执行汉王之令。
本身灌婴就有汉王刘邦给予的特权,在楚地以及淮南战场上,除却太尉卢绾、如今的齐王韩信(曾经的汉庭大将军)可节制外,他灌婴可以便宜从事,不必受任何人的节制。
看到这份诏令,灌婴已经猜到诸般结果,此次在淮河流域,南渡又北击,已经体会到这淮南的不稳定,
尤其是江东的章、会稽两郡,乃楚的根基之地,非兵力所能渗透。
使陈婴为汉将军南下助他,再合适不过,如此他可以抽出身,集中精力扫平泗水郡,彻底断绝西楚的后路。
使得项羽无家可归,此功必然可与正面战场匹敌。
灌婴果断采取刘邦的建议,还分兵给陈婴,这让单宁等老将百思不解。
汉四年的八月初(相当于后世九月),无论西楚后方,还是楚汉交锋的第一前线,都迎来第一个转折点,所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汉从彭城大败后的弱势逐渐转变成今天的强势,自身也消耗不少,
关中的萧何一直兢兢业业,守住后方,输送粮草,很少主动写书信向刘邦诉苦。
在得到灌婴降下彭城的好消息后,广武的刘邦也收到来自萧何的诉苦信。
这是用绢帛书写的信件,刘邦看到后,眉头一皱,立刻对身旁的中涓石奋道,“立刻传寡人令,使群臣诸将即刻至帐来。”
石奋为人有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恭谨,对每个人皆是恭恭敬敬,只是不够言笑,有些严肃,不过他眸光在群臣诸将身上停留的并不长,很快就会停留在刘邦身上。
石奋的眸光看他人很锐利,一些战将见之则避之,可落在刘邦身上则很柔和,如水一样始终没有离开过刘邦。
只要在可见之处,必然精力皆落在刘邦的身上,见刘邦眉头一皱,他便使眼色令待女将几个可以充当传令者的寺人(阉人)唤来。
待刘邦开口,石奋已经将刘邦的命令以最快的速度传下去。
效率在于命令传达的及时,石奋早已摸清诸将所在军帐,仅仅片刻诸将就汇聚在刘邦的大帐内。
刘邦道,“楚汉连年交战,关中曾有大旱饥荒,得蜀汉救济,百姓得活,虽有恢复,奈何关中精壮多出关征战,国库赋税不支,诸公可有良策,缓解此难。”
刘邦与项羽的对峙,至今虽取得优势,但也耗费巨大,三处大的战场,耗费不少粮草辎重,
即便后来韩信在齐地自给自足,然依旧使得关中萧条,国库空虚,故而萧何发言告之。
关中兵力和粮草辎重源源不断的输出,让关中看着像是一个虚弱美人,草原上的狼似乎蠢蠢欲动,这是萧何最担心的,也是诉苦的缘由之一。
单说大战场,刘贾、卢绾一个战场,灌婴、靳歙一个战场,刘邦自己一个战场还是最大的战场;
韩信、曹参是一个流动的战场,虽然现在自给自足,然之前耗费巨大;代地陈豨一个战场;
张苍、张耳一个战场,即便张耳为王后赵地现在自足,也有不少汉将在赵地、河内驻守,是个独立军团,消耗大汉后备军资,自己能解决的终究是一部分;
其余小战场不计其数,数年后,使得关中略显虚弱。
大汉后续虽然很给力,逐渐拖垮项羽,但也使得自己很虚弱,萧何第一次将关中的难处告知刘邦。
诸将对于这种如何筹集粮草辎重不断而又能安民之策,感到头疼,群臣中能够出复国强民之计者,也不多。
刘邦道出心中担忧之后,诸将反而不是很担心。
因为此时广武、敖仓之间的粮草储备足够全军吃数月,但项羽的粮草将尽,肯定耗不过大汉。
即便关中国库空虚,也不是很担忧!
不过每当此时,刘邦便会想起张良。
自张良身体不适而留在关中后,就一直协助萧何坐镇关中,没有在前线。
由于张良在关中的部署和计策,使得北方的匈奴未敢轻易南下。
张良不在,刘邦身边其实依旧不缺人才,但最能懂他的还是张良。
刘邦知晓萧何的性格,一般有多大的难处都会扛着,如今主动叫苦,看来关中后盾之力的确消耗有点大。
兵力多是好事,但也有另一个缺点,即粮草辎重的消耗非常巨大,数个战场都要输送粮草辎重,这路上本身耗损也不小。
率先开口的是樊哙,“此有何言论,唯有战,以战止损。”
刘邦没有说话,只是用眸光看向韩王姬信,以示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