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小凌晨跟随三伯公学习古文,三伯公的教学方法沉闷而循规蹈矩,仿佛让人回到科举时代。小凌晨在国学启蒙、诸子百家、四书五经等知识的海洋中艰难前行,虽觉枯燥,却也渐渐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而到了下午,大伯公的教导则为小凌晨打开了另一扇窗。大伯公的教读方式极为宽松,不拘一格。他时而讲述口黑学,时而引用老人言中的名句。“宁可一日没钱使,不可一日坏品行。宁给君子提鞋,不和小人同财。人靠自修,树靠人修,内因决定外因,内因是关键。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宁可正直待不足,不可邪中求有余。头要冷,心要热。人的名,树的影,水深流曲慢,贵人语话迟。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凡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伯公嬉笑怒骂,谈古论今,对小凌晨的教育无处不在。他渴望将自己身上的知识与智慧都传授给小凌晨,希望小凌晨能成为像他自己那样的人。他的教学方法潇洒不羁,不拘泥于小节,信手拈来的内容却让小凌晨受益匪浅。
小凌晨在大伯公的教导下,对人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他明白了做人要正直善良,要有自我修养,要善于听取忠言。同时,他也学会了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在与人相处时留有余地。
除了大伯公和三伯公的教导,小凌晨在日常生活中也不断接触着各种礼仪规范。从家风家规到饭桌礼仪,从迎宾会客到人际交往,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规矩。
在家中,小凌晨牢记家规,尊重长辈,与兄弟姐妹和睦相处。早晨给老人问安,长辈给东西时用双手接。他知道好的家庭必须长幼有序,不与长辈争论,也不在外人面前数落孩子。家里的事不对外人言,善待邻里,明白近邻胜远亲的道理。
在饭桌上,小凌晨遵守菜不摆三、筷不成五的规矩,注意座次方位。左手倒茶,右手倒酒,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他懂得吃相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不随便翻鱼,夹起来的菜不往回放,劝菜不夹菜。
当有客人来访时,小凌晨学会提前迎接远客,待客前打扫卫生。介绍人有顺序,到了饭口留客有学问。客人在时不扫地,家里来客人孩子不近座。请人吃饭注意菜肴口味,不能只上三个菜。他知道受礼和接受礼物都有规矩,要优雅得体。
在人际交往中,小凌晨记住对方的名字,学会使用敬语和谦辞,不打断别人说话。他了解互换名片的学问,说错话了知道如何弥补,懂得自我介绍的礼仪规矩。君子礼容之“听容”让他学会倾听,书信往来中的规矩让他感受文字的礼仪之美。交谈时不失分寸,与人打交道有“三不问”。
小凌晨在这些礼仪的滋养下,逐渐成长为一个懂礼貌、有修养的少年。他知道,这些传统礼仪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们将伴随着他,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稳健、更加自信。
小凌晨在追寻儒雅的漫漫征程上坚定地前行着,心中满是感慨。曾经,他天真地以为儒雅之事能够轻易达成,可当他亲身历经诸多艰苦训练后,才深刻地认识到,一身的儒雅之气需经过漫长的磨砺方可养成。
前世重生前,党红旗曾见到凌晨,彼时便被凌晨那非凡的气度与气质深深震撼。那是一种一般人难以企及的独特魅力。如今,党红旗重生与小凌晨融为一体,实实在在地经受着如魔鬼般的训练。至此,他方才明白前世的凌晨,其独特气质是经过无数次的锤炼才得以铸就。
在这个追寻的过程中,小凌晨领悟到,后世所传“不要输在起跑线上”的说法实则有误。真正关键的并非起跑的位置,而是家庭的培养和教育。倘若没有家族式的培训,很难塑造出那种特有的气质。正如罗马不是一日建成,儒雅的养成同样需要时间的沉淀以及家族的传承。
小凌晨想到自己的成长之路,必然要历经那些艰难的训练,面对那些挫折与挑战。而这些,都将成为他迈向儒雅的坚实基石。每一次的磨练,都让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那就是要成为一个真正有气质、有内涵的人。他深知,这条道路漫长而艰辛,但他毫不畏惧,怀揣着对儒雅的执着追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