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激昂旋律唤醒民族精神(1 / 2)

在中山大学西南角那片静谧的小竹林深处,金色的阳光仿若灵动的精灵,轻盈地穿过竹叶的缝隙,于地面精心铺就了一幅光影交错的画卷。微风恰似温柔的使者,悄然拂过,引得竹叶沙沙低语,宛如在轻吟着一首悠扬的青春诗篇。一间独具韵味的工作室,宛如遗世明珠,安然隐匿在这片翠影摇曳的天地之间。

一个阳光明媚得恰到好处的周日午后,79 级中文系的学长们,迈着略带疲惫却又难掩兴奋的步伐,纷纷向着凌晨的工作室赶来。他们身上那洗得略显发白的军装,见证了一周军训的磨砺,面庞虽还残留着军训的痕迹,然而双眸之中,却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般,跳动着青春独有的炽热光芒。

在学校那场星光熠熠、备受瞩目的迎新晚会舞台之上,他们满怀着热忱与期待,诚挚地恳求凌晨将其精心创作的《我的未来不是梦》赋予他们,作为晚会中那道最为亮眼的表演曲目。当璀璨的聚光灯如银色的瀑布般倾洒而下,他们仿若化身为梦想的使者,用那饱含无尽激情的歌声,以及如澄澈清泉般至纯至真的情感,淋漓尽致地全力诠释着这首歌曲深处的灵魂与精髓。

只在刹那之间,全场观众仿若被神奇而神秘的魔法轻轻笼罩,深深沉醉于那动人的旋律与真挚的表演之中,一双双眼睛犹如被磁石吸引,紧紧追随着他们在舞台上每一个充满活力与魅力的身影。最终,他们的节目仿若一颗划破夜空的流星,不仅荣耀地斩获了优秀奖这一实至名归的荣誉,更是如同一颗最为璀璨耀眼的星辰,闪耀于极具影响力的《南方日报》之上,瞬间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街头巷尾师生们热切讨论的焦点话题,那热度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经久不息。

此刻,陈宇森、陈少华、郭淑清、古珏等班干部以及参与演出的同学们,如归巢的倦鸟般齐聚在这方充满温馨与梦想的小小天地里。工作室中,袅袅茶香升腾而起,与窗外竹林那清新怡人的气息相互交织缠绕,宛如一场美妙的邂逅。大家围坐一团,欢声笑语似银铃般不断响起,话题仿若被无形的丝线牵引,不由自主地飘回到那个令人刻骨铭心的难忘夜晚。

“你们可还记得吗?当音乐如灵动的溪流般缓缓响起的那一刻,台下所有人的目光,仿若被磁石吸引一般,齐刷刷地聚焦在我们身上。”陈宇森目光炯炯,兴奋之情溢于言表,那明亮的眼睛里闪烁着炽热的光芒,仿佛瞬间穿越回了那个闪耀着梦想光辉的舞台之上。此时,窗外的竹林似乎也被这股热烈的氛围所感染,悄然停止了摇曳的身姿,宛如一位虔诚的听众,在静静倾听着他们的青春故事。

“是啊,那首歌简直宛如拥有魔力一般,太具感染力了,我清晰地感觉到全场的气氛,如同被点燃的火焰般,被我们彻底带动起来了。”郭淑清接着说道,脸上绽放着如春花般绚烂自豪的笑容。

众人纷纷点头,你一言我一语,如开启了记忆的宝藏,尽情分享着当晚的每一个细枝末节。从最初那充满紧张与期待的排练时光,到舞台上如璀璨星辰般的完美呈现,每一个瞬间,都被他们如同珍视稀世珍宝般反复回味。他们心底深知,这首歌曲犹如神奇的画笔,不仅为节目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绚丽色彩,更是在那相对传统而宁静的校园文化湖泊之中,投下了一颗充满激情与梦想的石子,激起了层层令人惊叹的涟漪。

不知是谁如灵动的指挥家轻轻起了个头,大家仿若心有灵犀的琴瑟,瞬间心领神会,迅速起身,齐声高歌《我的未来不是梦》。歌声宛如夜莺婉转的啼鸣,悠扬动听,如灵动的飞鸟冲破门窗的束缚,在竹林间轻盈回荡。他们的嗓音或如黄钟大吕般高亢激昂,或似幽咽泉流般低沉婉转,或若洪钟般嘹亮震耳,或像清风拂弦般轻柔悦耳,配合得犹如天作之合般精妙绝伦。每一个音符都好似跳跃的火焰,满溢着青春的激情与活力;每一句歌词都仿佛是他们向着未来发出的豪迈呐喊与坚定誓言。在这酣畅淋漓的大合唱中,青春气息如汹涌澎湃的潮水般肆意流淌,他们的脸上洋溢着纯粹而炽热、如骄阳般热烈的光芒。那光芒仿佛拥有神奇的力量,似要穿透竹林的重重翠幕,直上浩渺云霄,让这方小小的天地,瞬间化作青春梦想的神圣汇聚之所。此时,连那高悬天际的阳光都似乎被这股青春的热忱所感染,变得更加炽热而浓烈;微风也宛如被赋予了生命的精灵,轻轻和着节拍,与他们一同见证这一曲青春的盛大礼赞,共同谱写着属于他们的青春华章。

正当他们沉浸于青春的欢乐之中,畅享这美好时光时,一阵脚步声传来,一行人走了进来。凌晨抬眼望去,原来是前几天来过的 77 级的三位学长,身旁还跟着一位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老师。凌晨赶忙与 79 级的同学们一同起身,恭敬地向老师和学长们问好。

蔡学长面带微笑,向凌晨介绍道:“这位是咱们中文系的黄天老师,也是咱们《红豆》杂志极为重要的指导老师。今天,黄天老师偶然间看到了你父亲创作的《万里长城永不倒》的歌词,当即赞不绝口,大为震撼。他好奇我们是否能够演唱这首作品,我和苏学长、范学长试了试,却发现对其旋律和演唱技巧都不太熟悉。于是,黄天老师便提议让我们带路前来找你,一方面是想与你探讨这首歌词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是有件重要的事情要告知于你。”

说到此处,蔡学长微微顿了顿,苏学长在一旁接过话茬:“咱们《红豆》杂志的编辑团队经过集中讨论,慎重地考虑了前天你提出的扩版建议。大家都觉得这个想法颇具创意和前瞻性,经过商议后决定依照你的提议进行扩版。不过,有一个小小的条件,那就是你需要托底印刷费用,并且要尽快完成关于霍元甲的文章稿件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彩绘稿件。毕竟,这两项任务对于扩版后的杂志内容质量和视觉呈现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凌晨听闻这一消息,心中顿时涌起一阵喜悦与兴奋。他快步走到茶台边,拉开抽屉,从中取出一个牛皮档案袋。这个档案袋是前日顾主任送来的,里面装着凌晨在省图书出版社所获得的稿费以及作品销售提成。由于这几日事情繁多,他还未来得及仔细清点其中的金额,但粗略估计应该有几千元之多。在众人略带惊讶的目光注视下,凌晨从容地从档案袋中数出 2500 元,递给了苏学长,并微笑着说道:“这是预付的印刷费,后续若有费用出入,咱们多退少补就好。”

三位 77 级学长与 79 级的同学们看到这一幕,不禁都愣住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眼前这位年纪尚小的同学,竟然能够如此轻松地拿出这样一笔在他们眼中堪称“巨款”的资金,而且眼神中透露出对同学的充分信任,毫不犹豫地将钱交付出去。

黄天老师站在一旁,面带微笑,目光中满是赞赏地仔细打量着凌晨。他心中暗自感叹,眼前这位被众人传为“神童”的少年,果然名不虚传。只见凌晨神色镇定自若,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沉稳与自信。黄天老师不禁联想到凌晨的父亲凌明哲教授,那位曾经在学术界和文艺界才华横溢、备受瞩目的人物。倘若凌明哲教授没有英年早逝,凭借他那卓越的才华和创造力,必定能够创作出更多震撼人心的优秀作品,为文学艺术领域留下更为丰富的瑰宝。然而,如今看到凌晨这般出色的表现,黄天老师也感到一丝欣慰。小小年纪的他,已然展现出非凡的气度和魄力,有一种视钱财如粪土的豪迈气概。虽然黄天老师并不清楚凌晨究竟有何底气能够如此笃定地托底保本,但他内心更倾向于认为凌晨是出于对《红豆》杂志的热爱与支持,才会如此慷慨解囊。这份对文学事业的热忱和对同学的信任,让黄天老师对凌晨又增添了几分由衷的好感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