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课的时间在老师有条不紊的讲解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间,已到了这堂课的最后十分钟左右。老师在专注授课的同时,其实早已留意到了课室后面黑板上那“文馨艺粹”栏目里的诗词精句。起初,只是偶尔用余光瞥见,可随着那一角独特的文字越来越多地映入眼帘,老师的目光便越发被吸引了过去,最终完全被那首《流浪飞翔》深深吸引住了。
细细读来,这首自由诗着实堪称上乘之作呀。那简洁而又极富感染力的语句,仿佛带着一种无形的力量,能轻易地将人带入一个充满诗意与浪漫的世界。诗中所描绘的带着憧憬去飞翔、抛却烦恼与悲伤踏上流浪之旅的画面,在字里行间徐徐展开,让人仿佛能看到远方的山川湖海,感受到那挣脱束缚、追求自由的畅快心境,每一行词句都像是一颗璀璨的星星,在文学的苍穹中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老师心中不禁为这样的佳作暗暗赞叹,当下便决定要尽快把教案上余下的内容讲完,好挤出一点时间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这首诗,并对其进行解读和点评。于是,老师加快了授课的节奏,却又丝毫没有让讲解变得仓促敷衍,依然条理清晰地将重点知识一一传达给同学们。在确保关键内容都已传授完毕后,老师轻轻合上教案,脸上带着一丝期待与欣喜的神情,踱步来到了黑板的那一角。
老师先是再次认真地默读了一遍《流浪飞翔》,微微皱起的眉头和微微上扬的嘴角,透露出他沉浸在诗中的情绪。随后,他转过身面向同学们,目光中满是热情,清了清嗓子说道:“同学们,在这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一首咱们课室后面黑板上出现的精彩诗作,就是这首《流浪飞翔》。”说着,老师还特意指了指那首诗所在的位置,“这首诗呀,在我看来实在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有着独特的韵味和深刻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共同探讨一番呢。”
接着,老师便开始逐句解读起来,从诗歌开头那充满豪情的“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老师分析道:“这开篇就营造出了一种开阔宏大的意境,一下子就把我们的视野从这小小的课室拉向了广袤的世界,让我们的内心涌起对远方的向往,对未知的探索欲望,短短两句,却有着很强的画面感,极具感染力啊。”
再到“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这几句,老师又点评道:“这里作者用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了一种超脱尘世烦恼,追求内心自由的美好愿望,这种情感是我们每个人心底或许都曾渴望过的,而作者能通过这样质朴又有力的文字将其呈现出来,实在是难得。”
老师就这样一句句地解读着,每一处用词的精妙、每一种情感的表达、每一个意象的营造,都逃不过他那敏锐的目光和专业的剖析。同学们也都听得入神,仿佛随着老师的解读,更深层次地走进了这首诗所构建的浪漫世界之中,整个课室里弥漫着浓厚的文学探讨氛围,大家都沉浸在这一场关于诗歌的美妙解读之中,直到下课铃声响起,那余韵还久久萦绕在每个人的心头。
随着老师对《流浪飞翔》这首诗的解读与点评结束,下课铃声响起,可同学们的热情并未因下课而消减,反倒高涨起来,呼啦啦围到凌晨座位旁,七嘴八舌追问诗的创作灵感。
有同学满脸好奇,眼中闪烁求知光芒,急切问道:“凌晨,你这首诗写得极妙,是怎么想出来的?是有特别经历还是突然来的灵感?”还有同学带着钦佩神情,拉着凌晨胳膊说:“快讲讲,诗里对自由的向往很真实,肯定有很深感触才写得出来。”
凌晨看着围在周围叽叽喳喳的同学们,顿感头疼。他暗自叫苦,创作灵感不能随意说出,自己有重生经历,如实相告会惊到大家,随便编理由又怕被识破。
无奈之下,他硬着头皮敷衍,挠挠头,故作轻松说道:“没什么特别灵感,就是脑子里突然闪过些词句,觉得有意思就写下来了。”同学们却不依不饶继续追问,架势是非要问出个所以然。
凌晨被问得愈发窘迫,额头上冒出细密汗珠。他招架不住,心一横,决定走为上计。赶忙胡乱收拾桌上书本,焦急说道:“我突然想起有急事要办,没时间细聊了,改天再说。”说罢,不等同学们回应,在众人包围圈中挤出缝隙,急匆匆朝课室外跑去,背影显得有些落荒而逃的狼狈。
同学们看着凌晨远去的背影,虽遗憾没问出究竟,但也无奈笑着摇摇头,心里对诗的创作故事更感好奇,暗暗期待下次能从凌晨口中探听到背后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