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蠢事(2 / 2)

“你和你姑父先吃,吃完睡一觉,你姑父等下吃完就要走了,你别管他,我去给你哥送饭。”

“九敏哥哥不回来吃饭吗?”

“平时都回来吃,这两天又有什么考试,秋老虎,热得很,我就先送两天。”

何夏看了看手表,还有十几分钟才到考试结束时间。

“姑姑,时间还早,你去了也是在门口等着,你先吃吧,吃完我和你一起去,你和姑父之前逛过青田吗?”

姑父遗憾道:“每次把你哥送到大门口就走了,门口保安看得严。”

“今天新生报到,家长也能进,我带你们进去逛逛,逛完姑父再走也来得及,又不是赶客车,我到时候也直接去教室。”

姑姑和姑父都有点心动,自己儿子上了这么好的学校,自己却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子。

“我看了学校地图,教学楼宿舍图书馆之类的都不对外开放,只看看校园环境,很快的。”

姑姑脸上的表情有些松动,但还有些顾虑:“你上午还晕着车,中午不睡觉怎么行?”

“没事的,反正今天顶多做个自我介绍,我上午就办了入学手续,姑姑到时候你陪我去给饭卡充钱好不好?”

姑父问:“你又不在学校吃,饭卡充什么钱?”

姑姑的脸上闪现过得意:“这你就不知道了吧,他们打开水,去食堂买饭,食堂的超市买东西,都是刷饭卡的,这叫一卡通,哪像我们奎文小地方,还用着饭票水票。”

姑父嘟囔:“那是要充钱进去,得多充一点。”

想起什么,姑父又问何夏:“身上钱够吗?我给你再拿两千块钱。”

“够了够了。”

奖励的五万块钱,何妈妈没要,钱是打到何夏的那张银行卡里面,算作她高中的生活费。

何夏那张卡里面的钱已经不少了,原先里面的零头都是过年的压岁钱,奎文发的奖学金,大头是稿费。

何夏和青青麦苗合作过很多次,因为未成年,一直没有和杂志签长期约,但青青麦苗每次都会为她争取最高档的稿费,三年累积下来,存了不少。

何夏高中免学费,卡里的钱足够她高中的生活费,大学的生活费也不用愁了。

但何夏攒钱的愿望一直未熄灭。

她还未成年,很多事情办不了,只能存钱预备。

给张九敏送完饭,何夏带姑姑姑父在校园逛了一大圈,每个景点她都如数家珍。

上辈子,高二那年的运动会,不善运动的何夏受同学鼓动,也报了四百米接力赛。

运动会那天对外开放,家长可以跟学生一起进去,很多同学邀请家长来观看比赛。

何夏心思要更细一些,她想带父母看看她念书的校园。

她提前作了详尽的准备,在图书馆查了学校的校志,确保对学校每栋楼的历史了如指掌。

只是等到运动会前夕,何妈妈打电话说,要送何华去古筝培训班,没时间,就不去了。

长达六页纸的游校攻略,时隔两世光阴轮转,终于在今天重见天日。

何夏在弥补姑姑姑父的遗憾,也是在试图弥补上辈子的自己。

何夏在操场的主席台,指着下面的塑胶跑道说:“老师说,九敏哥哥每次都是仪仗队举旗子的,仪仗队的选拔要求是学校最好看的人,每次运动会,仪仗队都要从主席台经过。”

姑姑姑父好像看到了自家儿子从面前经过,一脸自豪。

图书馆进不去,何夏指着馆外立着的图书馆平面图,和两位长辈说明每一块区域的用处,说张九敏可能在会在哪个藏室借书,又会在哪个自习室学习。

姑姑轻轻抚摸平面图,好像真的感受到了儿子存在的痕迹。

姑父隔着图书馆透明的玻璃往里面看,和何夏大谈特谈里面的装修是什么风格,他在哪里做过类似的项目。

实验楼去了,陶然亭逛了,也去食堂充值了饭卡。

最后一圈溜达下来,何夏最后带姑姑姑父到了雕像的地方,介绍完校训,又开始介绍他们的教学楼:

“高一是厚德楼,是学校希望学生们既要具备日常道德修养,又拥有宽广的胸怀,所谓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

“高二的格物楼,寓意穷究事物的道理,学校鼓励学生们要有探求精神。”

“高三的教学楼原本叫正心楼,后来学校发起一个投票,最后才确定为笃学楼,鼓励学生专心学习。”

姑姑笑容满面,感叹道:“小夏懂得真多。”

姑父看了看手机上的时间,把书包递给何夏,催促道:“不早了,快去抢个好位置。”

“嗯,姑父,等下回程,注意安全,累了就在服务区多歇一会儿,不要赶时间,安全最主要。”

“知道知道,你说话比你姑姑还啰嗦,快去上学吧。”

何夏小跑到厚德楼,回头看,姑姑姑父还站在雕塑的地方朝她挥手。

她挥了挥手,又坚定地踏上前往八班的楼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