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一算下来,除去本钱,加上秋兰一家吃的(张大宝偷偷留下了饭钱),一天赚了有二百多文。
比做馒头赚的多了好几倍。
如此一连半旬,生意渐渐稳定下来。
杨树便决定馒头作坊不开了。
他将吴成叫过来,把做馒头的窍门细细跟他说了,让他在家砌两个灶,自己做馒头卖。
并且说道:“徐老大他们卖的虽然比你的便宜一点,但他们做的馒头不够松软,也舍不得放糖。虽然糖很贵,但你每日只消放一点点进去,引出味道就行。”
“再有,明日我去粮行买粮食,那掌柜的与我相熟,一百斤粗面他能少个十文钱。等他认得你了,你自己也可去买粮。”
“我近日细想了想,自己做的话,价钱也能便宜下来,看你自己定价。你就在商行的仓库附近,找一个好位置,让小兴长期在那边卖。猪油渣切得碎碎的放到咸菜里炒,有买馒头的,别舍不得,送个一勺两勺。”
“如此一来,你的馒头好,商行那些管事领头的,也不拘那一文两文,肯定会在你这里买。徐老大他们再怎么便宜,也比不过你去。”
杨树因为馒头作坊不做了,心里有点过意不去。
便将一些窍门,毫无保留的,全教给了吴成。
并且还带着他做馒头,直到他完全上手为止。
吴成出师那天,跪着给杨树磕了三个响头,道:“东家,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传艺之恩永世不忘。”
杨树也没躲,生生受了,才把他扶起,道:“我所知所想,全都教给了你,接下来,就看你自己了。”
接下来的事情发展,就跟杨树预料的一模一样。
商行那边因为连年的灾害,早已不复当初的繁荣。
只有几家大商行还有货运往来,扛货的苦力剩了不到三分之一。
吴成按杨树说的,挑了一个显眼的位置。摆了一张小桌子,一旁放着几张小凳子,擦得干干净净。
桌上放着馒头咸菜,地上放着满满一桶水。
买了馒头的人,就着拌了猪油渣的咸菜,坐在凳子上吃,吃完再喝一碗水。
不到三日,商行的人便都知道了有这么一个馒头小摊子。
到了饭时,都三三两两的结伴过来买,在一旁吃完,喝一碗水再回去。
徐家老二本来是在这一块卖的,因为他卖得比吴成便宜一文钱,往常都是他的馒头卖完,吴成才陆续开张。
没成想,现在反过来了。
吴成的馒头不但卖得跟他一样便宜,还有水喝有凳子坐,还有拌了油渣的咸菜。
等吴成卖完大半筐馒头,徐老二才开了张。
他阴阳怪气的说道:“妹夫,你卖这么便宜,送的咸菜还放油炒,还有钱赚吗?”
吴成板着脸,道:“谁是你妹夫?别乱攀亲戚。”
气得徐老二瞪着眼睛,却又无可奈何。他把竹筐放到吴成旁边,有人来时,他就把人拉到他那边。
吴成待要打他,又觉得正在做生意,动手不好。不料那人看了徐老二的馒头,道:“你的馒头不够松软。”
徐老二道:“不都一样,你以前不也吃得好好的?”
那人道:“以前你卖得最便宜,当然买你的。现在大家都一个价,肯定买好吃的。”
把他气得半死,最后只得背着那筐馒头,去别的地方叫卖。
再待下去,他今天别想着做生意了。
杨树让吴成另起炉灶,自己也做一些,拿到饭馆那边,和着杂粮饭一起卖。
有些客人觉得饭里有红薯,吃着又甜又咸的,不好。
杂粮饭就不放红薯了,只放些豆子。久而久之,老客们就直接叫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