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一次轰炸汉中(1 / 2)

《从军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

勤俭持家的外婆终于下定决心,将一把镰刀绑在一根长竹竿上,把年前用棕榈叶悬挂在房梁上的最后一块腊肉割了下来,和着洋芋疙瘩做了满满一大盆金黄色的腊肉米饭。

她用扬起的饭勺子吓退了舅舅、母亲和小姨趴在锅台上,嘴角吊着哈喇子的贪馋举动 。

“趁热,赶紧把这些东西送到你那个烟痨鬼爸爸面前去!”外婆踮着小脚把盛饭的篮子递给八岁的舅舅和六岁的母亲。

外婆砍下几片棕榈叶裹在瓦罐上面,这样一是 为了保温,二是防止打碎了瓦罐。

她拉住了企图撵路的小姨。郑重吩咐道:“你们要快去快回,不要在路上耽搁啊!”

时间来到了1938年3月13日。

冷水河的河面上升腾起了一片白色的雾气。

在韦家山村通往和平乡龙王庙的田埂上,扛着犁耙、牵着水牛走在河边的老农在时浓时淡的水汽中若隐若现,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激起几片冰凉的水花。

晨曦的太阳终于喷薄而出,无数颗晶莹的露珠包裹着阳光从几公分高的麦苗尖上静静地滑落。

季节虽然已经到了春天,但是青草还没有全部变绿,积蓄了一个冬天力量的树木开始春蕾蔚蔚 ,正待一场春雨后迅速的抽枝发芽。

微风吹过,几棵早开的黄油菜抖落花瓣的晨露,向着舅舅和母亲绽开灿烂的笑容。

母亲欢快的跑过去,掐下一朵金黄的油菜花别在发髻上,唱起了欢快的童谣。

这是一个正在孕育着蓬勃生机、春意盎然的初春。

突然,从东北方向飞来几只硕大的银灰色的大鸟,冲着他们的方向怪叫着飞了过来。

大鸟在舅舅和母亲的头顶飞过,大鸟发出巨大的声音,像秋收时节打谷场上缺少油脂润滑的破风车发出的刺耳尖叫。

母亲吓得滚落在田坎沟里,盛饭的竹篮被扔进了油菜地里,瓦罐打破了;舅舅吓得趴在田埂上,头上的瓜皮小帽滚落在三米开外......

后来他们才知道,那几只灰色的大鸟是日本人的“零式轰战机。”

飞机在他们的头上拐了一个弯,又冲西北下水渡方向的汉中市区飞去。

等舅舅捡回他的瓜皮小帽,掸去棉马褂上面的泥土,拉起惊慌失措的妹妹时,只见西北方向的汉中传出了“轰隆隆”的爆炸声,紧接着就看见一片片火光冲天而起。

这一天,舅舅和母亲,亲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第一次轰炸了汉中!

他们把打碎的瓦罐拼凑在一起,连同散落的米饭、腊肉用棕榈叶包了起来。

舅舅把竹篮挎在自己的右胳膊上,左手拉起妹妹,快速的朝长着几棵巨大柏树的龙王庙跑去。

和平乡所有被征兵或“拉夫”而来的青壮年都被关在龙王庙的院子里。

平时出操训练在寺庙的院子里面进行,训练完毕以后,就被集中在一起学习“三民主义思想 ”和抗日救国教育。

由政治教官述说和讲解“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的起因和过程,激发这些被征召人员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抗日救国的决心和信心!

“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站在龙王庙门口的士兵远远地望见失魂落魄跑过来的两个孩子,在拉响枪栓的同时,大声质问道。

刚刚经历的日本飞机惊吓的母亲实在憋不住,委屈和恐吓终于让她“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正在就读民国完小一年级,已经粗通事理的舅舅金先明,扯了扯大妹的衣袖,让她止住了哭声。

他对着问话的士兵打躬作揖后,回话道:“老总您好!我们是韦家山村的金家子弟,家父金振国关押在此,我们受母亲之命,前来给他送饭!”

说罢,舅舅金先明掀开棕榈叶,显出竹筐中打碎的瓦罐和米饭。

“妈的!地主娃儿就是命好!还有腊肉和洋芋米饭吃!\"

士兵的喉结上下滚动了一下,重重的咽下一汪口水后喊道:“你们在这里等着,不许乱跑乱动!”旋即走进了院子。

“明儿、会儿!我在这里!”过了片刻,一颗头发乱蓬蓬的脑袋从侧面的木头栅栏窗户里面伸了出来。

“爸爸、爸爸!”舅舅和母亲见是多日不见的父亲,高兴的跑了过去。

舅舅踮起脚尖,把竹篮举过头顶喊道:“爸爸,这是妈妈给您做的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