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难以完成的任务(下)(2 / 2)

金振国并没有生气,反而展现出极大的耐心,继续温和地问道:“好的,那么请问你爷爷的尊姓大名是什么呢?”

小孩气鼓鼓地回答道:“我爷爷名为王树根!”这句话一出口,立刻引发了众人一阵哄堂大笑!

原来,在陕南的汉中地区,当地人通常将树根称之为疙瘩。

所以,小孩刚刚的回答实际上无意间还是透露出了他爷爷的外号!

在老羊倌王树根的带领下,又辗转了三个人。

然后,他们被人用黑布蒙上了眼睛,坐上了一辆胶轮大马车.

一个带着隆重鼻音的壮汉,一边挥舞着皮鞭驱动了马车,一边叮咛他们:“相见你们心中的人人,就要老老实实的嗷!”他说话的声音和语调颇有点唱信天游“兰花花”的感觉。

“莫有我同意,不准取下眼罩子嗷!”赶车人不时的回头看他们一眼,说道。

迎着先天的夜风,浑身通泰的金振国四人的耳边传来“哗哗”的水流声,一阵阵黄河特有的新鲜、潮湿的泥腥味扑面而来!

他们正在沿着黄河边一路飞奔......

突然,赶车人大喊了一声打破了平静,把大家吓了一跳!原来时他正准备唱歌,先“哎嗨哟......”的掉了一下嗓子,接着唱到:

“妹在家里头

我心跟着哥哥走

我这辈子的泪蛋蛋

只为哥哥流

拆散了炕头头

拆不散骨肉

寻不带盼头头

哥就不撒手

寻不带盼头头

哥就不撒手

走西口

那里是个头

走西口

不知命里有没有

走西口

人憔悴了心没瘦

走西口

流着眼泪放歌吼

走西口

那里是个头

走西口

不知命里有没有

走西口

人憔悴了心没瘦

走西口

流着眼泪放歌吼

......”

自古以来,黄河都是自西向东流淌!有谁会选择留下,又有谁踏上前往西口的路途呢?

“走西口,闯西口,步履蹒跚几回首。几代人,几代愁,心胆俱裂离家走。路漫漫,埋白骨,生死攸关哭上走。”西口之路,是一条充满凶险的道路。

这条路漫长无比,竟然走了将近三个世纪之久。

西口之梦,更是一个缠绵悱恻的梦境。这个梦同样漫长,竟然已经做了三百多年!

晋西北人和陕北人的足迹,早已被滔滔黄河所淹没!

唯有那些纤夫、车夫以及包袱客们那雄浑、凄楚的号子声,早已深深地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之中!

自古以来,那条黄河一直朝着东方流淌,究竟是什么人会毅然决然地选择走上西口这条艰辛之路呢?

说白了,无非就是因为生活太过穷苦罢了。

走西口还有着“走口外”、“转场子”或者“跑口外”等别称,而这里的“口”和“关”其实是相同的概念。

它具体指的是,位于长城以内的晋西北以及陕北地区的劳动人民,前往长城之外的内蒙古西部地区谋求生存的一种社会活动。

马车夫那如泣如诉、悲怆高亢的一曲《走西口》实在是震撼人心!只听得人撕心裂肺、泪水涟涟……

一曲信天游让金振国想到远在汉中的妻儿,想到了家乡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那熟悉的面孔仿佛就在眼前浮现:老婆温柔贤惠地操持着家务,儿子活泼可爱地奔跑嬉戏,两个女儿乖巧懂事地帮忙做事。

他们的笑声和温暖的拥抱,如同阳光般照耀着他的心房。

\"老金啊,车夫这个哈怂,唱得老子都想家了!\"陈茂德瓮声瓮气的声音打破了金振国的沉思。

他转过头,看着这位与他一同出生入死的战友,心中涌起一股感慨。

\"我也想我那瞎眼的老娘了!不知道她还活着没有……\"痞里痞气的李二蛋禁不住小声哭泣了起来。

金振国心头一紧,他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牵挂和思念。

金振国默默地思考着,自己戎马倥偬、把脑袋别在裤腰上、九死一生的深入敌后,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国家的安宁,还是为了家人的幸福?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

在这动荡的年代,他们背负着责任与使命,远离家乡亲人,为了更远大的目标奋斗拼搏。

思绪渐渐清晰起来,金振国深吸一口气,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他明白,无论前方道路多么崎岖艰难,他们都要勇往直前。

因为他们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背后无数个家庭的安宁和幸福。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金振国和他的战友们将继续前行,用勇气和智慧书写属于他们的传奇故事。而那份对家的思念,则成为了他们内心最坚实的支撑,激励着他们不断向前迈进。

为了能够让所有人都重新振作起来!金振国觉得自己必须要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来安慰大家才行。

他语气激昂地说道:“我们之所以会承受这样的苦难和折磨!不就是为了能让亲人们不再被迫分开,让国家不会再被敌人肆虐破坏,让老百姓们不用到处流浪,也听不到那悲惨痛苦的哀号声吗!”

今夜,汹涌澎湃的黄河水在身边咆哮激人奋进!

和煦轻柔的松涛声就是对他们灵魂的安慰。

“吁!”随着车夫的一声长吁,马车终于稳稳地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