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捐钱造桥(2 / 2)

这些事情还是第二天柴米从柴醋口中知道的,柴米听过后,就趁机教育,钱在手里是底气,但不能乱花钱,两人都听话的点头,柴米才作罢。

快到月底了,柴爷爷忙着查看沤肥堆的效果,趁着天气好,在二十七二十八这两天,召集家里所有人,将老柴家地里的辣椒和柴米家地里的辣椒都追了肥。

算是心头的事情放下了一件,柴米开始惦记着茶树苗的事情,就是不知道那摊子老板能不能行,得初一大集去看看结果了。

二十九这天,柴大伯和柴爷爷出了门,说是前面打听的匠人有了消息,两人要上门去拜访拜访。

柴米也想去看看,但想着也不太合适,于是只能放弃。

只是有些不甘心的叮嘱大伯,房子的样式和材料那些先不急,到时候请他来看过家里的情况再商量,等大伯应下柴米才放心。

就怕大伯什么都谈好了,结果不是柴米自己想要的,这样才尴尬。

好在他们早上出门,晚上就将人请到家里来了,来的是父子三人,听说是刚好做好上一家活计,柴家父子登门,想着有时间就直接过来看看。

依旧是在柴大伯家接待,柴米跟着做饭,给奶奶和大伯母打打下手,同时竖着耳朵听着堂屋里的动静。

好在柴大伯也知道房子的样式得柴米自己选,没越俎代庖的擅自做下决定,谈到盖屋子的时候,就将大家都喊出来一起商量。

工匠父子有带了些房子的图纸过来,大多都是现在常见的类型,柴米看了觉得都挺好,自己想要的厕所和洗澡间另外再加就行,于是看大伯他们怎么选。

柴老大家人口更多些,需要的屋子就得大些,要是以后孩子大了成家立业,可能还得再多盖些。

加上现在手里有银子,一家人也放手对着房屋的样式挑起来。

最后选定的是一个类似二进的屋子,前面的倒座房拆了,直接就是院子,后面再加几间屋子当储物间。

柴米也觉得不错,就选了一个样式的,只不过要求在最后一排加盖马厩和洗澡间厕所,侧面打通一条走廊,柴就可以堆在走廊边上,搭起来也怕淋雨。

围墙围一圈,在后面开一道后门,这样去小荒山也方便,拿柴禾更方便,就不用什么时候都得从大门口出去了。

以前心心念念的想要给小荒山围个围墙,但现在想想好像也没必要了,等茶树到位了,到时候想围可以用竹篱笆围一圈,达到那个效果就行了,还省钱。

柴老大看工匠在柴米的建议下添了几笔,房屋的样式就出来了,觉得那样的也不错,和家里人商量商量,觉得柴米那样的更方便,就都定了一个样式的。

定下了样式,给了五十两的定金,两方签字画押,盖房这个事情就包给他了。

当然,老柴家人就是按个手印,毕竟家里都大字不识。

看谈得差不多了,一伙人开始吃饭,盖房还得有些准备工作,不能马上就推平能盖的。

一是村西这边的小桥,这个没办法重新造新桥的话,材料那些就只能靠人工挑过来,牲口能过来,但也坨不了重的,所以最好就是造新的。

但这事算是大事情,造一座桥的代价不低,而且也不只是老柴家一家的事情,整个小圆村都有份,得和村里商量。

还有一个就是得选好日子,最好是良辰吉日才动土,这个还得让柴老大去求个吉日,选好之后才能都准备起来。

搬家也可以慢慢提上日程。

等这些都商量好后,大家就开始放心吃吃喝喝,天色已晚才停下。

等家里人将工匠父子三个送出门,柴米帮着收拾屋子,就打算回家睡觉了,双胞胎困得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柴爷爷和柴老大还要出门,说是去村长家一趟,去谈谈造桥的事情。买回来的酒还没开一坛,刚好可以给村长送去,趁着现在天还没黑,可以早去早回。

这些不用柴米操心,有结果了大伯会回来通知的,等着看,需要出钱的时候出钱,需要出力的时候自家也只能出钱。

后面过了几天,柴米都没收到什么消息,没什么忙活的事情,就呆在家里,晒晒太阳,睡睡觉,时不时的下地看看,日子过得很惬意。

直到九月二十六这天晚上,村长敲了响锣,喊大家都集合,这才知道,他这两天是去问造桥的事情去了。

造一座小桥也得四五十两银子,不是说拿就能拿出来的,况且这桥不是不能用了,而是想换新的,所以官府只负责一半,也就是二十五两银子,剩下的得村里想办法。

柴米看村长说完,大家都不想出钱,脸上都是不认同的样子,觉得这事可能得黄。

但桥好了家里才会更方便,没办法,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柴米拉来柴老大,将竖碑刻名字,将家里出了多少钱都写在上面,后世人人都能看到,柴米姐弟三个一个人捐一两银子,这样有钱又想留名的人家就会捐钱,没钱的人家就算工,一天一个工,都写上面,就达到了留后世名的目的。

柴老大一听觉得可行,老柴家人多,但一个人一两银子拿不出来,就可以少一点,五百个铜板还是可以的,这样就有三两半了,加上柴米家的就六两半,村里再一家添点,怎么也应该够了。

柴老大找村长一说,村长觉得确实是好办法,当即决定他们家也一人捐五百个铜板。

和村里一说,这种留名后世的办法谁不想要,立刻得到响应,只不过捐钱的数量有多有少。

有人知道柴米姐弟一人捐一两银子,咬牙一家只添一个名字,也捐一两,有人家一家也只捐了一百个铜板。

小圆村大部分人都不是穷得吃不起饭的,但宽裕的人家也不多。

不过,好歹这个事情算是结束了,造桥也提上了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