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比丘怜子遣阴神,阳神出窍(2 / 2)

孙悟空反应极快,只见他那火眼金睛之中光芒一闪,心中暗道:“哼,妖怪终于按捺不住了。”他大喝一声,那声音如惊雷在宫殿中炸开,抄起金箍棒,金箍棒在他手中瞬间仿佛有了生命一般。他迎着那几道寒光,身形如闪电般闪动,金箍棒在空中划过一道耀眼的金光,与那寒光碰撞在一起。

“铛铛铛”的巨响回荡在宫殿之中,每一次碰撞都迸发出璀璨的火花。那妖怪见寒光未能伤到孙悟空,脸色变得狰狞起来,双手快速舞动,又有无数道黑影从他的袖口之中涌出。这些黑影在半空中凝聚成各种形状,有的似恶狼,张着血盆大口;有的似毒蛇,吐着信子。它们铺天盖地地朝着孙悟空扑去。

孙悟空毫无惧色,他把金箍棒在手中猛地一转,速度越来越快,最后只见一团金色的光影在他身边环绕。那些黑影扑上来,一碰到这金色光影就被弹飞出去,发出阵阵凄厉的惨叫。

孙悟空越战越勇,他双脚猛地一蹬地,整个人如炮弹般冲向妖怪。妖怪见状,连忙从腰间抽出一把黑色的拂尘,那拂尘的毛瞬间变得坚硬如针,朝着孙悟空横扫过来。孙悟空在空中一个侧身,巧妙地躲过了这一击,接着金箍棒如蛟龙出海般朝着妖怪的头部砸去。

妖怪急忙举起拂尘抵挡,金箍棒重重地砸在拂尘上,那妖怪被这巨大的力量震得连连后退,脚下的石板都被踩出了裂痕。孙悟空乘胜追击,金箍棒如同雨点般朝着妖怪砸去,每一下都带着万钧之力。

那妖怪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只能不断地左躲右闪。他突然从口中吐出一团黑色的烟雾,这烟雾弥漫开来,瞬间笼罩了整个宫殿。孙悟空在烟雾中眼睛依然明亮,他凭借着敏锐的感觉,判断出妖怪的位置。他高高跃起,金箍棒从上而下猛地一劈,那妖怪在烟雾中发出一声惨叫,显然是被击中了。

在一旁的猪八戒和沙僧也没闲着,猪八戒见孙悟空与妖怪打得激烈,他举起九齿钉耙,嘴里嘟囔着:“俺老猪也来助大师兄一臂之力。”他的九齿钉耙带着呼呼风声,朝着那些从妖怪身上逃窜出来的黑影砸去,每一耙下去,都有黑影消散。沙僧的降妖宝杖更是稳如泰山,他守护在唐僧身旁,将那些试图靠近唐僧的邪气一一击退。

孙悟空在烟雾中继续与妖怪激战,他的金箍棒挥舞得密不透风。那妖怪被打得节节败退,心中满是惊恐,他开始后悔招惹了孙悟空这等厉害的角色。但此时已经没有退路,他只能拼命抵抗。

孙悟空瞅准时机,金箍棒猛地一挥,正中妖怪的要害。那妖怪惨叫一声,现出了原形,原来是一只白鹿精。那美后也在慌乱之中现了原形,是一只白面狐狸。

师徒四人成功地除掉了妖怪,解救了比丘国。国王感激涕零,对唐僧师徒千恩万谢。城中的百姓们也纷纷欢呼雀跃,对他们的救命之恩赞不绝口。

比丘国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唐僧师徒四人则继续踏上了他们的取经之路,那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渐行渐远,留下了一段传奇的故事在这比丘国的土地上流传。

这里所说的“一”,指的是先天真己之气,这是生成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根本道理所在。就如同先天已经生成了果实,这果实便属于后天之物了,然而果实之中又包含着果仁,这个果仁就相当于先天,后天果实中的果仁,就是先天之气存在的地方,每个人身上都具备,它与我们最为亲近、最为密切。人如果能够获得这果仁般的“仁”,那么生机就能够留存,而枝叶自然会繁茂起来,关于长生的事情也就大功告成了。

“仁”这个字,其字形像是“二”和“人”,蕴含着阴阳合德的奇妙之处,并非一个人独自修炼就能够达到完备的。《易经》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孟子》也提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后世学习的人不懂得《道德经》的真正含义,不明白《坎》《离》的奇妙作用,错误地解读、妄加谈论,甚至出现了以采阴补阳这种邪说来修身并蛊惑他人的情况,就如同盲人引导盲人一般,这就好像为了解决饥饿而服用砒霜,因为寒冷而背负冰块,必然会导致伤害生命,这是舍弃了至仁的大道而施行大不仁的行为。简直是大错特错啊!仙师特别心怀怜悯,借助鹅笼中赤子的故事来作为比喻。“鹅”,有讹误的含义,是说错误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就好像将无知的婴儿置于牢笼、刀俎之下这般悲惨的境地。探究其缘由,都是因为心的主宰昏昧糊涂,被邪恶虚妄的观念所迷惑导致的。所以在篇章中多次提到“昏君,昏君”,就是为了展示其中的含义。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赤子之心,原本是广大而慈悲的,如今却被讹误的观念所禁锢、蒙蔽,到了临死之时都毫无察觉。原本分明叫做“比丘国”,现在却改称为“小子城”。师徒几人看到鹅笼后感到惊讶、疑惑并仔细查看,到了金亭驿馆询问驿丞,请教关于鹅笼中不明之事,怀疑他是否不知道养育孩子的方法。驿丞说:“‘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孩子,怀胎十月才会出生。出生后再哺乳三年,慢慢形成身体的模样,哪有不知道的道理呢?”很明显生育孩子的道理是出于天理和人心的自然规律,然而却有人强行制造事端,残忍地伤害生命到了如此极端的地步,还认为这里面存在着道,我实在不知道他所说的道在哪里?所以说这是“无道之事”。

文中提到“道人献上女子,国王宠幸美后,不分昼夜地贪图享乐,使得身体变得虚弱,性命危在旦夕;采药已经准备完毕,单单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作为药引,服用之后有千年不老的功效,谣言说这里叫做小子城”等等话语,这是多么荒谬啊!多么凄惨啊!与麻叔谋、赵思绾这些人相比更加恶劣!世上难道真的有这种采集人心作为药物的邪恶虚妄之事吗?这只不过是借此来比喻那些邪人外道,无知之人遭受迫害而导致的惨烈灾祸罢了!然而说千百十个心,其实不过就是一个心而已。人心都是相同的,说很多是为了显示其惨烈程度,只要看一个“一”字自然就明白了。

行者说:“只恐怕他走入了旁门左道,不知道真正的正道,仅仅把采药当作是真的,待俺老孙将先天的要旨,来感化他使其回归正道。”因为御女采药这些都是丧身灭命的邪术,属于后天的渣滓之物,怎么能当作是真的呢?而先天的要旨,是没有任何形质的,是出于自然的。只有能够用心神默默运化,暗中施行阴德,解脱被讹误观念所笼罩的困境,使那些被陷害的赤子由死转生,不再把采取外物当作事情,当下就能成为救生药师佛,从而获得先天度世的要旨了。

三人一起念药师佛,大圣施展法术发号施令,众人各自使出神通,伴随着阴风惨雾,摄走了鹅笼,而昏君的迷惑也有了开悟的机会。所以三藏一出现,国王就高兴地说:“从远方而来的僧人,必定是有高深道行的。”这也就使得在金殿之上论禅谈道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了。三藏谈论禅道,都是从心的角度来说的,并且辨别了采取外物的错误。他说:“坚定诚心与觉悟,应当认识本心。心如果纯净就能孤明独照,心如果存有善念则万境皆清。”又说:“一心不动,万行自然周全。如果说采阴补阳,那实在是荒谬的话语;说服用药物可以长寿,其实是虚假之词。”这是因为国王错误地使用了他的心,从而走入了邪道,所以要对症下药。至于国丈说:“在寂灭的法门之中,应该说是认识本性。你不知道本性从何而灭,只是枯坐参禅,这完全是盲修瞎炼。”又说:“夺取天地的秀气,采集日月的华精。运用阴阳而结成内丹,按照水火规律而使胎元凝结。”又说:“顺应四季采取药物,经过九转修炼使丹成。”又说;“你那静禅的释教,使阴神寂灭。涅盘之后留下臭皮囊,又不能超脱凡尘。”每句话都是《道德经》中的真言,和在木仙庵拂云叟所谈论的没有差别。但是拂云叟只是空口说说而形成了荆棘,而国丈却是践行了谬行而成为邪妄。行者眼光敏锐识破了他,知道他口是心非,叫道:“师父,这个国丈是个妖邪。”

国丈说:“刚才看到入朝而来的人,见到一个绝妙的药引,比那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还要好。”这是因为他先因为昧了良心而错误地认可了采取外物的做法,自己灭掉了自己的良心,接着又因为失去了本心而把人心当作道心,这些都是邪妄的行为。昏君没有察觉,向僧人求取人心,这就好像御女而想要获取自身中的东西作为药物,这怎么可能得到呢?他不知道采取先天真一之气,有着大小颠倒、改换面貌、变化腾挪、鬼神都无法揣测的奇妙作用,而且并不专属于心。所以行者说:“若要好,大做小。”“八戒撒泡尿,一团臊;行者用泥做成片状,像猴脸;吹口仙气,长老改变模样;摇身一变变成僧人的脸。”在忽然之间,内外相互补益,转移了造化,这奇妙的道和天机,默默运行不能隐藏,用言语却无法完全表达,那些只是空谈《道德经》而昧了本心错误认知、妄图希望获取使用的人,哪里能够知道这些呢?

从“比丘怜子遣阴神 金殿识魔谈道德”蕴含着一些相关的象征和隐喻。

在丹道中,常常强调对心性的修炼和对欲望的克制。比丘国国王沉溺于女色,被美色所迷惑,身体日渐衰弱,这可以看作是一种欲望过度而导致身心失衡的象征。国王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听信妖道之言,要用小儿的心肝做药引子,这种行为是极其残忍和荒谬的,也反映出他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迷失了正道,陷入了邪道。

而孙悟空代表着正义和智慧,他识破了国丈和妖后的真面目,与他们展开斗争,这可以理解为是对邪念和欲望的对抗。孙悟空试图拯救那些无辜的小儿,保护他们的生命,这体现了一种慈悲和正义的力量,也暗示着在丹道修炼中要秉持正道,去除邪念,保护生命的纯净。

国丈宣扬的所谓“修仙”之法,如“采阴补阳”等,在正统的丹道理念中是被视为歪门邪道的。唐僧所阐述的佛法道理,强调“万缘都罢”“了性者,诸法皆空”等,与丹道中对心性的修炼和对尘世欲望的超脱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总的来说,这一回通过比丘国的故事,展现了正邪之间的斗争,以及在追求长生和修行过程中容易出现的误区和正确的方向,从丹道视角给予读者一定的思考和启示,即要坚守正道,克制欲望,注重心性的修炼,以达到真正的精神升华和长生不老(在丹道的象征意义上),而不是通过邪门歪道的手段来追求虚幻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