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观世音甘泉活树(2 / 2)

虽说猴王前往三岛求方,实则为两家合一之原本。镇元大仙岂会不能医治果树?而必定要请观世音菩萨,乃是为了表明无又在有之前,且彰显敦化之有其源泉。师徒原本各有灵根,而必定要推崇镇元大仙,乃是为了表明我即在人之中,且彼此之间无二气之分。从此处察识寻求,而海上三星,亦无法超越其奇妙之处。自会辐辏于五庄观,从而增添寿、增添福、增添禄。即便是东华圣祖,亦未能超越其神妙。自会在五庄观赞美,称其为福地、洞天、灵根。虽瀛洲九老,亦不能更进一筹。自会惊异于五庄观,唯有趋步相迎,以琼浆款待,以碧藕喂食。

八戒拉扯福星,讨要果子,胡乱一番搜检,正可见其天真之态。行者嘲笑东方朔没桃便偷,彼此相互戏谑,亦表明其并非实有。皆从人参果上加以映带描写,在打诨游戏之中,实则形容人参果并非易得之意。直至普陀岩上见到观音菩萨,方才识得希夷一品之真味。见熊罴尚且有缘而成正果,岂有唐僧反而无法拯救灵根之理?镇元大仙之灵根,开辟由天;净瓶之甘露,造化由我。成就有为之身,久经真妙之法。

镇元大仙归来后,见人参果树得以重生,心中既惊讶又欣慰。他对孙悟空的诚意表示赞赏,感慨地说道:“你这猴子,虽性急鲁莽,但却有担当,知错能改。”镇元大仙热情地邀请唐僧师徒四人在五庄观中做客,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师徒四人在五庄观中稍作休整后,又继续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途。

这个故事展现了孙悟空的智慧和勇气。他在犯错后,没有逃避责任,而是积极地寻找解决办法,展现出了勇敢面对错误的担当。他不畏艰难,奔波于各个仙岛之间,展现出了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同时,也体现了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与神通。菩萨心怀慈悲,不计前嫌,出手相助,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和强大的法力。此外,这个故事还体现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德观念,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尊重。孙悟空因一时冲动犯下错误,最终通过努力弥补了过错,得到了镇元大仙的原谅,这正是善有善报的体现。而对人参果树的救治,也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珍惜。从丹道视角来看,这段故事蕴含着丰富的象征意义。

首先,万寿山五庄观可以视为一个神秘的修炼之地。镇元大仙作为地仙之祖,代表着高深的修炼境界和智慧。人参果树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成熟,象征着修炼的艰难历程和珍贵成果。吃一颗便能长生不老,暗示着通过修炼可以获得永恒的生命或精神境界的提升。

孙悟空因误会被童子诬陷后一怒之下拔起人参果树,这可以理解为修炼者在修行过程中由于情绪冲动或错误判断而破坏了自身的修炼根基。人参果树的枯萎代表着修炼的停滞或倒退。

孙悟空前往三个仙岛寻求救治方法,象征着修炼者在犯错后积极寻求补救和提升的途径。蓬莱仙翁、方丈仙翁和瀛洲仙翁分别给予的指点,代表着不同的修炼启示和智慧引导。他们都指向观世音菩萨的甘露水,意味着在修炼的关键阶段,需要更高层次的力量或智慧的介入。

观世音菩萨用甘露水救活人参果树,象征着慈悲和神圣的力量对修炼者的救赎和帮助。甘露水可以被视为一种纯净的能量或精神滋养,能够使修炼者重新恢复生机和进步。

镇元大仙归来后对孙悟空的诚意表示赞赏并与唐僧师徒结下深厚友谊,这可以理解为修炼者在经历挫折和努力后,得到了更高境界的认可和接纳,从而为进一步的修炼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整个故事体现了丹道修炼中的几个重要方面:一是强调修炼过程中的谨慎和自律,避免因情绪冲动等因素破坏修炼成果;二是在犯错后要有勇气面对并积极寻求补救方法;三是认识到修炼需要借助更高层次的力量和智慧的引导;四是体现了慈悲和善良在修炼中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努力和1诚意可以获得成长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