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回答蓝玉:“燕王对待我非常恭敬,绝不会有这种事情。”
蓝玉向朱标解释:“我受到太子您的优待,所以秘密告诉您这件事的厉害,希望我的话不会灵验,更不被我说中。”朱标没再说什么。
......
《明史》:“饶勇略,有大将才。”“治天下不可以无法,而草昧之时法尚疏,承平之日法渐密,固事势使然。论者每致慨于鸟尽弓藏,谓出于英主之猜谋,殊非通达治体之言也。
夫当天下大定,势如磐石之安,指麾万里,奔走恐后,复何所疑忌而芟薙之不遗余力哉?
亦以介胄之士桀骜难驯,乘其锋锐,皆能竖尺寸于疆场。迨身处富贵,志满气溢,近之则以骄恣启危机,远之则以怨望扞文网。
人主不能废法而曲全之,亦出于不得已,而非以剪除为私计也。亮祖以下诸人,既昧明哲保身之几,又违制节谨度之道,骈首就戮,亦其自取焉尔。”
......
“先用特殊军团的召唤卡吧!”张符想了想,决定将兵种留在后面了。
【叮,使用特殊军团召唤卡进行召唤,召唤中......恭喜宿主召唤出特殊军团折家军,数量三万人!】
五代至北宋,我国黄河上游地区民族矛盾尖锐复杂,政治态势变幻无常。
五代中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以及辽、北汉、北宋和西夏都曾经在这一地区建立过自己的统治。
就在这风云激荡、狼烟四起的年代,折氏家族崛起于黄河以西。
《旧五代史·折从阮传》称折氏“代家云中”(今山西大同),是当地的一大世族。
《金石萃编》所载《折克行神道碑》则云,折氏出河西折屈(今陕西府谷一带)。
此二说,前者推考于折氏家族崛起之时,后者则着眼于这一家庭徙居府州之后。
宋人李之仪在为折克行的侄子折可适撰作墓志铭时,便写道:“其先与后魏道武俱起云中,世以材武长雄一方,遂方代北着姓,后徙河西……”可能,折氏是先昌盛于云中,而才迁徙到府州的。
折氏徙居府州,其时代也相当久远。
唐武德年间(618-626),折氏曾以土着强宗的地位,被任命为“府谷镇遏使”(《折嗣祚神道碑》,载清乾隆《府谷县志》卷一)。
据此推断,折氏徙居府州的时间,大约在南北朝后期。
......
府州东濒黄河,西北临草原、大漠,南瞰河西诸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折氏家族的业绩,首推对西夏的抗击。
终北宋一代,折氏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立下了累累战功。
其战绩在北宋时西夏作战败多胜少的纪录中,尤为瞩目。兹举其较为重大的几次:
1、咸平二年(999)年,西夏军来攻府州,折惟昌与军将会战埋井峰,击退了敌兵。
景德元年(1004),惟昌再败西夏军于麟州北,歼敌千余人,缴获马、牛、羊、驼四万余。
2、庆历元年(1041),嵬名元昊亲率大军围攻府州。折继闵指挥士卒守城,坚持月余。
西夏人马损失惨重,只得退兵。继闵乘势出击,俘敌数千人。
3、元丰四年(1081),折克行以本州兵三千从征西夏。
退军途中,西夏大将咩保吴良率万余骑兵来追。克行自请殿后,大破之,斩咩保吴良。
后数次征西夏,“与西人战大小百七十遇,未尝丧败,掳获钜万万”(《折克行神道碑》)。
西夏人称之为“折家父”,增加左厢兵,专门用来抵敌折氏。
4、绍圣三年(1096),西夏大军来攻。折克行族侄可适领兵于尾丁皑袭击敌军,大破之。
后设伏于西夏军的归路,又大破之,其国母翻山逃走,仅以身免。
5、元符元年(1098),折可适率兵奔袭,俘西夏两大酋长鬼名阿埋与昧勒都通,乘胜攻取天都山,建安西城。
宋哲宗因之特于文德殿接受百官祝贺,并以安西为西安州。
这次战役使战局顿为改观,西夏丧失锐气,从此难以振作。
6、折氏数代与西夏作战,前后达百余年,西夏骑兵始终未能东逾黄河。
正因为如此,西夏对折氏恨之入骨。
绍兴九年(1139),在袭取府州后,他们把多年的积怨倾泻于折氏祖坟,戮其尸骨,夷其坟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