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画面细节,眼睛紧紧地盯着屏幕,一帧一帧地查看,试图从男子的行动轨迹中找到关键的线索。
随着追踪的深入,他们发现这名男子多次出现在监控画面里,而后骑着踏板车,像是一只狡猾的狐狸,最终消失在了一处工地区域。
那片工地看上去颇为庞大,各种建筑材料堆积如山,塔吊林立,搅拌机的轰鸣声仿佛是在为这片忙碌的景象奏响着嘈杂的背景音乐。
为了确认男子是否真的进入了这个工地,办案人员不辞辛劳地进行了多次试验和推断。
他们模拟男子当时的骑行路线,测算时间、速度以及可能的行进方向,经过反复的验证和分析,最终确定男子消失的地方就在这个工地内。
然而,难题也随之而来,这个工地有着近1000名工人,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各式各样的外貌特征和生活背景。
在如此庞大的人群中,要想从中精准地找出那名凶手,无异于大海捞针,谈何容易啊!
办案人员们的眉头紧紧地皱在了一起,每个人的心中都沉甸甸的,但他们并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依旧在思索着可行的办法,试图从这千头万绪中理出一条线索来。
就在大家都感到有些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如同一声惊雷,打破了这略显沉闷的僵局。
dNA比对传来了重大突破,经过专业实验室严谨细致的检测,现场提取的男子生物检材与前任租客周善光的dNA信息比对成功了!
这个消息让办案人员们瞬间精神一振,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盏明亮的灯塔,指引着他们前行的方向。
周善光,这个名字一下子成为了案件的关键所在,他有着重大的作案嫌疑,仿佛那笼罩在案件上空的重重迷雾,终于要被拨开了。
办案人员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展开了精心的布控行动。
他们如同经验丰富的猎人,悄悄地在周善光可能出现的各个地方设下了严密的“陷阱”。
经过一番耐心的等待和细致的侦查,终于,周善光落入了警方布下的法网,被抓捕归案。
在审讯室里,周善光的脸色苍白,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慌乱和绝望。
在警方强大的心理攻势和确凿的证据面前,他再也无法隐瞒,最终交代了整个犯罪过程,那些残忍而罪恶的细节,随着他的供述一点点地呈现在众人面前,也让这起案件终于水落石出,等待他的将是法律严厉的制裁。
周善光,这位年仅 22 岁的年轻小伙子,本应在这朝气蓬勃的年纪里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与憧憬,然而现实的轨迹却让他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他每日在那尘土飞扬、机器轰鸣的工地上辛苦劳作,粗糙的双手布满了老茧,那是他辛勤工作的印记,也是生活艰辛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