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此时章邯兵到,势如潮涌,一时招架不住,纷纷溃退。
“怎么会这样?”周文大惊失色。
“将军,快撤退吧!”副将拉着周文说道。
军心一乱,周文指挥愈显不灵,仅仅一天时间,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逆转,秦兵占得上风,军心大振,越加勇武,而周军则被打得七零八落,溃不成军。
“撤退!”周文无奈地喊道。
他急忙带着他的队伍开始向东撤退,身后是章邯的追兵,喊杀声不绝于耳。
兵败如山倒, 这时, 与其说是撤退,不如说是逃亡。
从不断迫近的追兵那里, 起义军看到的是一面飘扬的黑旗, 上面是一个斗大的篆文 \"章\" 字。
他们还不知道这支秦军都是刑徒, 这些刑徒为了自由拼起来个个都不要命。
从戏水一直到宁秦要塞, 一路都是平原地区, 周文根本无法组织义军进行有效地抵抗, 在一次次收拢残余、站稳脚跟后不久, 就又一次次被章邯的军队击溃。
起义军边打边逃, 尸横遍野, 血流成河, 损失过半。
到了潼关一带,周文站在高处,望着眼前险峻的地势,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将军,我们真的要在此地抵抗吗?”一名副将忧心忡忡地问道。
周文深吸一口气,坚定地回答:“没错,此地地势险要,是我们最后的防线。”
他遥想起不久之前,自己率领十几万大军、战车千乘,浩浩荡荡开进函谷关,兵临戏水,虎视咸阳的情景,心中不禁涌起一丝豪迈。
“想当年,楚将项燕大破李信二十万秦军,我就在军中,还曾积极地为项燕将军出谋划策。”周文心中感慨道。
当张楚王陈胜需要一员不怕死的大将带领军队直捣咸阳,却无人敢站出来接这个命令时,是我周文毛遂自荐,挑起了这个重担。
他清晰地记得,陈胜当时只给了他三千人马,拉着他的手,眼中充满了信任的目光。
“陈胜王对我寄予厚望,我不能辜负他的信任。”周文的声音中透露出坚定。
然而,在两军厮杀于潼关南原的战斗中,周文的起义军很快就支撑不住了,开始向函谷关方向撤退。
“大家不要乱,保持队形!”周文大声呼喊着,但溃乱的义军已如惊弓之鸟,听到秦兵喊杀之声,只顾落荒逃命。
崎函古道原本是易守难攻,而此时的义军却无论如何也布不成防御之阵。
刚作回防之势,瞬间就被秦军撕开口子,冲杀得七零八落。
义军们陷入了绝境,不少人落入黄河,被水吞没。向南逃亡的义军大多也坠下绝壁,死于沟壑之中。
周文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充满了悲痛和无奈。他知道,这一战他们已经败了,但他不甘心就这样放弃。
“只要我们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放弃抵抗!”周文咬牙切齿地说道。
章邯率军一路杀出今之潼关直到函谷关才收兵整顿。
周文逃出函谷关, 退至今灵宝东南的曹阳关时, 军队完全溃散, 点齐将卒, 已剩下不足五千人马。
“将军,我们缘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消灭周文的残军呢?”一名将领满脸疑惑地问道。
章邯转过身来,不紧不慢地说道:“目前我军军中尽是刑徒民夫,此次能够取胜,全仗兵器之利。而叛军在关外人数众多,如潮水般汹涌,势头正盛,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守护大秦关中之基业,将叛军拒之关外。”
稍作停顿,章邯接着说道:“如今周文的残军已如秋后蚂蚱,不足为惧。我们需耐心等待王离、冯劫的北方军返回咸阳,然后再率领秦军精锐出关平乱。唯有如此,方可彻底平息叛乱,扞卫大秦的江山社稷,使其稳如泰山。”
说罢,章邯率领着大军在函谷关前严阵以待。
而另一边,匈奴王庭。
蒙毅休整过后重新制定策略,打算寻找冒顿主力决战,彻底解决北方边患,好让中原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应对大秦内部的纷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