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来到这里,却很豁达,他在栖霞山阳明洞放了一口石棺,坐在里面参悟,他回忆起这三十四年来的种种磨难。
当被廷杖、贬谪流放、遭人追杀的景象回复记忆起于脑海中,是什么在支撑着自己,如果圣人遇到这些挫折,又会作何反应?一一呈现,解悟不断。他夜以继日地思考观想这些问题根源,却始终不得真解。生活的艰苦、环境的危胁、思想的滞涩不停地捶打着王守仁的意志。
终于有一天,他似乎参透了一切,狂喜大笑。他想通了一个道理:“圣人从众中而来,圣人之道不在于物外,而在于自己的内心。”
王守仁一时明悟,终于明白:“一直支撑着自己的并非外物,而是自己的本心,一个人本心的状态,决定了一个人如何“看”,如何“听”,如何“思”,如何感知外界一切,如何知行合一。从此,他就有了一个新的名字,叫王阳明。
彼时的黔地安顺龙场,百姓大多还处于蒙昧尚未开化的状态,王阳明先生就四处去讲学传道,开启百姓心智,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因谋反罪,被明武宗朱厚照,判处凌迟处死。正德五年八月,王阳明终于被重新启用。
时任兵部尚书的王琼,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王阳明的欣赏,一路保举他挺进朝堂。于是,王守仁就被擢升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
此时,南中之地盗贼并起,匪患连连,百姓苦不堪言。官府镇压却是屡屡受挫,死伤无数。如此世道状况,甚至有百姓为了活命,直接去投靠了盗贼,壮大匪患。
正在这危难之际,王阳明主动请缨,率领军队前去剿匪讨贼,可王阳明虽然学习过兵法,也曾在兵部任职,但却从未接触过真正的军事作战。
他在所有人的质疑下,率军来到了南中。王阳明作战的手法可谓是“狡诈专兵”。
他先威逼利诱匪中奸细,让他们成为己方间谍。又佯装败退,然后突然暴起反攻,到招降的时候,却摆出杀人的架势,吓得敌方立马投降,该杀人的时候,却表现得畏畏缩缩,可一旦抓住机会,便心狠手辣,斩草且除根。
平定了匪患贼乱,安抚了百姓,赫赫战功,让那些等着看他笑话的人,惊掉了下巴。
就在他基本上肃清贼乱之后,宁王朱宸濠却是造反了!皇帝哀叹不已,大臣心慌不定。
兵部尚书王琼却气定神闲道:“且别慌张,那王伯安不是在江西吗?有他在,你们有何慌来?”
要知道,这个时候,王阳明已经交还了兵符,手里是没有兵权的。而宁王这支军队,六万有余,战力强悍,装备精良,那总体力比起贼兵匪徒强大数十倍不止。
但王阳明并没有慌乱,他先是派人向周边的府县求援,不管是衙役苦役,尽都照单全收组成抗击军队。
然后他自己也广招天下能士,出语曰:“宁王造反了!这人从小到大偷鸡摸狗,好事从来不干,坏事做尽,他现在要打南京,这要是被他得逞,咱们一个个都没好果子吃。”
他这一吆喝,所邀喊摇来的人里面,竟有很大一部分是农民,而另一部分,是他王阳明的信徒粉丝,一群又一群的读书人。这样一支由农民和读书了组成队伍,能打仗?还能打胜仗?!
王阳明一边到处散布假信息,拖延宁王的行军速度。另一边,大搞反间计,让宁王对自己的两个谋士起了疑心。有时候宁王甚至都已经相信,朝廷派的大规模平叛军队已经来了江西。
等到宁王彻底搞清楚目前状况,发现自己被骗了的时候。王阳明所组织的八万杂牌军,已经出发。
他并没有跟宁王硬刚强战,而是不顾一切,直取宁王的老巢南昌城。果不其然,憨憨宁王,不愿放弃老巢南昌城,当即回兵去救援。
于是乎,奔波劳累的判军在鄱阳湖,被王阳明的杂牌军迎头痛击,宁王惨败被擒。
而此时离宁王宣布造反,仅仅才过去了月余。
正如说里当有,世上常见的现象。这个时候,历史上早已反复多次上演多次的戏码又唱了起来,一帮子嫉贤妒能的奸佞小人,坐不住了,王明阳功高盖主,他们哪有不搞事的道理!于是就开始恶搞功臣,却不背奸佞小人名!
但王阳明不等这群小人出招。他先下手为强,自己就打了退休报告“皇上派我干的事,我做完了!老家的阿婆最近身体不太好,微臣要辞职,回去陪他了。”
这让憋了一肚子坏水的奸臣小人们都懵逼了!这是闹的哪一出!功成身退么!?但没辙,皇上让王阳明回家了!他们也没啥手段好使。
回到家的王阳明,总结了自己龙场悟道的心得体会,以及自己一生所学,他广招门徒,传授所学,解惑明士。“心学”知行合一真意,遍传神州大地。
也就是在这期间“阳明心学”开始逐渐成为了一种凝聚力,一种信仰,一种可以穿透时间和空间的精神力量。
嘉靖六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当地官府派兵去清剿,但是却越剿越壮,朝廷自又没了办法。
这时候有个人,想起特能打仗、诡计多端王阳明来了!于是王阳明被再次启用。这次出兵前,王阳明并不像平日出征的时候那般潇洒,而是显得踌躇满志,思索久久。
他在讲学的天泉桥,留下了四句诗,这四句便是心学的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听说王阳明来了!叛军连反抗的勇气都没有了!直接跪倒躺平,投降了!
天道这个时候,当是觉得王阳明于凡尘世间的历练已经完结,他立德、立功、立言的大圣之举成全了功果。王阳明没能回到自己的家乡,自在归途与世长辞了去。
《左传》中对王阳明的评价是“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王阳明,这个为华夏民族增添无穷精神力量的人,终于完成了年少时对自己许下的一个诺言“成圣”。
他前半生都在艰难地探求圣人之道,用自己的后半生践行了他所有的心学理论,他的学说,让圣人的形象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模范,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自省而得的人格。
“圣人之道,吾性具足”让无数尊崇阳明心学的人,不再致力探寻外物的真理,转而对自己的内心进行格致,探求真我良知。
一望罗洱耸万山,画图曾进悦天颜。
金炉飞篆乘鸾去,玉笈翻经引鹤还。
棋洞落花春寂寂,药槽流水夜潺潺。
人来共道修仙易,谁肯安心学坐圜。
(《题明福法堂壁》宋·云章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