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身明名声(2 / 2)

成道天书 鸿书 2348 字 17天前

王大人知道,这上朝面见太后,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去的!他作为朝廷一品大官员,带着孩子去给太后贺寿,自是没什么!可是自家二公子,虽一个五岁多的小孩子,却是乡邻们口中贬得一文不值的纨绔子弟“宝器”一个,让带他去,那可不行!

王老二一听说父亲不让他去皇宫给老太后祝寿,立马麻溜地,躺倒在地,打滚撒泼起来。

其母亲李氏,看着孩子在地下打滚,心就疼了!劝解王大人,看能不能想想办法,让儿子进宫见见世面,还能老老实实不惹事。王大人也是个耙耳朵,娘子发话也就答应了!

太后寿诞这天,众大臣们一大早,就来到大殿外,排队等候着,好向太后贺寿祝礼。

王大人自也在其中站着,轮到他上前见礼时,他跟着几个同僚正向太后行跪拜礼,没想到,藏在自己绵袍下的王二公子,一下子从里绵面滚了出来。

单滚出来,不打紧,还一直滚到了太后的脚面前的台阶下。这太后喜笑颜开的,总是眯着凤眼,当时还真没注意这一事。

等反应过来时,自还以为是自家某个年幼的皇儿呢!赶忙向下说道:“快看看,我儿摔坏了没有?”

这王二公子,虽然平常调皮顽劣,但他那大脑却一点不笨,且机灵着呢!见太后这么问他话!赶紧借坡下驴,回答到:“谢太后关心,你儿我没有摔着呢!”

太后一听这声音不对呀!再仔细一看,哎呀!竟是个陌生的小孩儿。

太后忙问道:“这是谁家的小孩儿呀!”这时王大人赶紧上前,叩头请罪说道:“启禀太后,这是微臣子的小儿子王二,从小就听说当今太后最是仁爱慈祥,今天是特意来给太后您添福添寿来了!”

太后一听王大人这么一番奉承话语,又加上已先前一着急,叫了这个孩子为儿,太后金口玉言,说出的话,泼出的水,断不能收回了。于是就当场认了这不学无术的王二公子为义子。这下子,王老二更有作的本钱了!

想想也是,这王二公子,一下子成了当今太后的义子,也就是皇上的干兄弟,他爹不也见官大一级,全家子,简直是一步登天,成了皇亲国戚了!

回到家之后,年纪轻轻的王老二,很自然谁的,也不放在眼里了!别人见到他,也都远远地躲着走。谁惹得起呀!皇太后的干儿子!

少小不学,不知老来何为!更糟糕的是成为一方祸害。这王二公子长大以后,更是任性胡为,他在家盖了座五层高楼,自站在高楼上,极目眺望,目光所及的地方,都是他的地盘来着。谁敢冒犯,谁个不得消停,就连当地的官府,也不敢把他怎样,毕竟是皇亲国戚呀!都得巴结他不是?

王二公子,虽然早早的就已经是个家有三妻四妾的人,可还是嫌美中不足,天天川街走巷,寻花问柳,不干点儿正事。

这天,他与一帮亲贵哥们儿,在街上闲逛游荡,正好从对面过来一支娶亲的队伍,忽一阵风起,只见轿里的新娘偷偷拉扯轿帘,不自主地就朝外看了一眼,好家伙,这一看不要紧,没把个王二公子的魂给看勾丢了。

结果是,新娘子在半途中,就被王二的手下给弄回家去了。那家娶亲的人家,接了一顶空轿子,可面对这么一个混世魔王,也只能是打落了牙齿,往自家肚子里咽,自认倒霉了事。

只不过,纸包不住火,这里的人尽都知道了此事,娶亲时,为了避免再出现这样的无语事情,就在夜里偷偷摸摸的迎娶新娘进门。

话说这位王二公子,他有个侄女儿,名叫王淑惠,是他死去大哥的女儿,长得貌若天仙,端端庄秀丽。

王淑惠如今已经十八岁,自己相中了一个本地的书生,王家大嫂子也挺满意这个书生,就给二人订了婚约。

书生人逢喜事精神爽,意气风发间,没多久便考中了秀才。

秀才老爷行了聘礼给了亲红,正准备迎娶王淑惠拜堂成亲之际,这不是东西的皇亲国戚太后干儿子,王二公子却突然跳了出来。

他竟然看上了自家的亲侄女,且一定要把自己的侄女儿娶过来做小妾。否则就叫他大嫂一家不得安宁,还要弄死了个秀才。

这一下子,他的寡嫂就哭哭啼啼地,找到婆婆李氏,请求婆婆做主,令这小叔子不可干这无有人伦,丧尽天良的事体。

可李氏向来对他家王二公子缺少管教,而王老二也早已不把自己的母亲放在眼里。

面对逆子,面对儿媳,面对孙女,李氏断不可能让这二小子,把自己的侄女娶作小妾。

若是让这种丧尽天良的事情发生,她如何面对对早死的大儿,如何面对被二儿子气死的亡夫。李氏打定主意,是无论如何不能坐视不管了!

这天,李氏假应让王淑惠嫁予二叔为妾,自己又亲自给王老二准备好了婚事礼堂。

这个混蛋王二公子,真没想到,自己胡作非为毫无底线的事,竟会如此顺利得成。一时心里乐开了花。还没等娶了自家侄女入门,便已是成天家醉眼朦胧,花天酒地。

洞房花烛夜这天,王老二又喝得是酩酊大醉,他醉醺醺地来到新房中,揭开了新妇的红盖头,花着双醉迷日眼的招子,一看,顿时他妈酒醒了大半儿!

祸害王二公子,惊讶地发现,这“新娘”并不是自己那如花似玉的侄女王淑惠。

而是自己的母亲李氏,还没等他的酒全醒过来,他妈反手就是一根发签子,直没入王二公子脖颈中,结果了她诞下且养育了二十多年的孩儿性命。

后来,这王家二公子虽然死了!但当地老百姓也是被其祸害怕了!怕又来个李家大少,张家三公子,皇家子弟什么的!不仅喜事没有着落好,还平添麻烦要命事。这夜里娶亲的习俗,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

爱民有诚心,法有非己私。

齐王累己见,乃以小大移。

冠履自贵贱,痛痒一体随。

万事有定理,应之当坦夷。

傥以我好恶,安非真是非。

光风霁月中,宁许栽藩篱。

(《别张袁州五首》宋·彭龟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