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回到了他的出租屋,面无表情地注视着镜子里的自己。
他的脑海里迅速地回溯着他从这里去温莎KtV,然后在KtV里和艾诺一起唱歌,再带着艾诺离开KtV驾车去了市郊的那幢烂尾楼,完事后再从那幢烂尾楼返回出租屋的详细经过。
首先他驾驶的这辆车是从刚刚报废的车场里低价买来的,什么个人信息也没留,挂的车牌也是假的。在离开那幢烂尾楼后他把那辆车烧毁在了一个偏僻的山谷里,然后驾驶着另一辆早已隐藏在那里的车子回了家。
他在KtV里不可避免地留下了影像,但不要紧,镜子里的他现在是‘胡兵’,不是段玉,戴了面具和眼镜后跟身份证上那个胖乎乎的形象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他用好几个不同的人脸识别软件试过了,根本识别不出来。
现场套套里面的dNA,那就更有意思了,让警察去查去吧,现在他们一定比对不出来,但过一段时间他会告诉他们答案的,结果一定会很震撼!
头上戴了假发,现场掉下自己头发的可能性也很小。还有那个喝过的玻璃杯,他走的时候已经带走,后来丢到盘龙江里了。
应该没有留下什么痕迹,现在任务才刚刚开始,他也不能这么快就暴露了自己,绝对不能!
......
胡志海队长首先根据那个安全套里残留的精液做了 dNA 鉴定,并将其与公安部现有的 dNA 数据库进行了细致入微地对比分析,但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相匹配的结果。这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很可能是初次作案,缺乏相关的犯罪记录和信息,给案件侦破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此外,尽管 KtV 的监控录像捕捉到了远距离的影像,但由于嫌疑人处于行进状态,人脸识别技术也未能成功匹配到公安部身份证系统中的任何人。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可以理解为技术限制或其他因素导致的识别误差。
面对这些挑战,胡志海队长当机立断,决定与官渡分局的李林及其团队展开紧密合作。他们采取了传统而有效的方法——走访调查,进一步加强对温莎 KtV 那名中年男子的排查力度。
然而,经过对当晚值班员工的逐一询问和辨认,得到的反馈却令人失望:他们表示之前从未见过这位神秘的男子出现在 KtV 内。这使得案件的线索似乎再次中断,陷入了僵局。
难道说他对艾诺仅仅只是临时起意吗?假如当晚在 KtV 里等待陪酒的是别的女子,那么成为受害者的岂不就是其他人了?
若是真的如此,那么这起案件的发生便存在着一定的随机性,而这种类型的案子往往也是最为棘手的!
此外,犯罪嫌疑人驾车逃离现场时所使用的那辆汽车,经过一番勘察后发现,其车牌竟然是套牌的,而且整辆车子应当也已处于报废状态。
针对低价违规出售这辆车的车场相关人员展开了盘问,但他却支支吾吾地表示,买家是一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由于当时对方戴着墨镜和帽子,并且时间又是在晚上,所以他根本无法描述出该男子的具体长相。再加上买车的时候并没有进行身份登记,因此仍然无法查明其真实身份。
就这样,一个多星期过去了,胡志海带队的分局刑警们尽管十分辛苦地四处走访调查,然而最终却未能取得任何实质性的案件进展。
当一个月过去后,那名高个中年男子还未有任何影子的时候,胡志海他们心里已经渐渐把这起案子当做了一起针对失足女子的随机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