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不世之功(2 / 2)

平阳公主眸中一动,含笑颔首。

轻风掠过马舍,带来外面的泥土香,平阳公主眼波流转,扬声道:“外面天气甚好,不如你我比试一番马技,如何?”

卫青朗声笑道:“好!”

碧空如洗,秋叶金黄,两匹骏马身姿矫健,四蹄翻腾,长鬃飞扬。平阳公主望着马背上卫青的身影,心中生出许多暖意,人生有时也没有那么糟糕。

----

时光一转便是开春,正待大军厉兵秣马之际,刘彻接到密报,江都王刘建正私下锻造兵器,欲待大军出征匈奴之时,趁虚而入剑指长安。

接到密函刘彻不由大怒,江都易王刘非乃是先皇景帝之子,与刘彻同出一脉。刘建是刘非之子,刘非死后刘建袭了父亲的爵位,为江都王。眼下与匈奴之战一触即发,而同姓的诸侯王却想趁乱谋逆,这如何不让刘彻忧心?权衡思量了数次,刘彻决定由霍去病领军出征,卫青固守后方,并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平息此次叛乱,以免引起其他有觊觎之心的诸侯王联手反扑。

时不我与。

柳枝未绿,霍去病便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率万骑出陇西,一路西行,越乌戾山,渡黄河,转战千余里。而卫青率部固守长安城的同时,派军迅速查获了刘建私造兵器和百官印信的实证,在他还没来的及和其他诸侯王相约举事之际一举剿灭。刘建畏罪自杀,王后成光处以市刑,封国废,封地入朝廷,为广陵郡。

萧墙之事已平,刘彻稍感欣慰,此时边关捷报又传:大军荡平匈奴河西五小王,并在皋兰山与匈奴短兵相接,斩杀匈奴折兰王、卢侯王,俘获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俘斩匈奴兵八千九百余人,并缴获休屠王祭天金人像。

捷报传来,刘彻大喜过望:“天助我也!”

----

入夏,大军北越贺兰山,绕道居延海,经小月氏,深入匈奴境内二千余里,在弱水上游对浑邪王、休屠王侧背发起猛攻。激战过后捷报传来京师:大军以伤亡三千余人的代价歼敌三万余人,迫降匈奴小王数人,及王子相国都尉二千余人,而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连匈奴都悲歌:“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藩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闻此捷报刘彻喜不自禁,当着满朝文武大赞霍去病:“骠骑将军于朕而言,可谓白起之于秦,李牧之于赵,为我大汉之柱石,朝廷之肱骨!”更加封食邑五千户,令有司特建宅院用作赏赐,以表彰其功绩。

----

秋风起,大军班师回朝,而后宫亦有喜事,昭阳殿李夫人诞下麟儿。在内忧已除,外患既平的太平盛世里,这件喜事更是锦上添花。

李妍素来受宠,如今生下皇子更为刘彻所喜,看着五官神似自己的小人儿,刘彻目不转睛。

“陛下,还没有为我儿赐名呢!”李妍的指尖轻轻抚过襁褓,娇柔言道。

“朕正是思索此事。”刘彻抬起头,若有所思言道:“髆,是为手足也。如今天佑我大汉,日后也望髆儿与闳儿、旦儿手足相亲,共同辅助太子,以传我大汉百年基业。”

“髆儿…”李妍喃喃自语,眼神中闪过一丝失望,旋即便掩了下去,两靥带笑,谢恩道:“谢陛下赐名!”

----

不久,大军入长安,长安城百姓夹道欢迎,京城中锣鼓喧天,一片欢腾喜庆。

未央宫亦是如此,连日来管弦歌舞不绝,刘彻心情极好,品着佳酿欣赏着广袖长舞,对卫子夫笑言道:“皇后啊,你可是不知道,这霍家小子心气高傲,朕特意命人建了一座宅子赐给他,他竟然不要,你猜他对朕说些什么?”

卫子夫在一旁细心地替刘彻斟满酒,笑语盈盈:“他如何回得陛下?”

刘彻哈哈大笑道:“他竟然对朕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这股子劲真是让朕打心底里喜欢呀!”

卫子夫不禁莞尔,笑言道:“臣妾还听闻去病征战河西时,陛下赐了他一坛美酒,而去病却将御赐美酒倒入清泉中,与大军共饮,陛下更将此地赐名为酒泉郡,可谓是君臣共谱一段佳话!”

“哈哈哈!皇后也有耳闻?”刘彻抚掌笑道,“去病行事如此豪迈爽直,朕喜欢!如今他在军中威望颇高,怕是和卫青都不相上下了吧!”

“那也是陛下给予的机会!”卫子夫谦逊言道。

“并非如此!”刘彻闻言倒是摇摇头,正色言道:“朕给机会只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他有能力把握好机会。”

谈及此处,刘彻眉目间有笑意,徐徐言来:“皇后可知河西一战重创匈奴后,匈奴的浑邪王、休屠王怕伊稚斜单于降罪,便派使者赴我朝乞降。朕让去病率一万骑兵前去受降,岂料匈奴临阵变卦,面对四万匈奴余部,去病仅带一支精锐驰入敌营,凭一己之力平息哗变,使其顺利归汉。经此一役,去病更是扬名军中,威望日隆!”

见卫子夫点头喟叹,刘彻笑道:“与匈奴相争,能有今日之局面,也是得益于皇后。”

“得益于妾身?”卫子夫面有不解,笑道:“陛下又在拿臣妾打趣了吧?”

刘彻呵呵笑道:“若不是有皇后,朕又如何寻得如此骁勇的骠骑将军和大将军呢?”

卫子夫恬然一笑,恭声言道:“臣妾一门荣耀,皆是陛下恩宠,臣妾如何敢居功?”

刘彻闻言微一颔首,眉目尽舒:“大将军、骠骑将军奋战沙场,战功卓著,朕极为爱重,日后当好好辅助太子,延我大汉百年盛世!”

“妾身谨记!”卫子夫斟上一樽酒,恭敬应道。

殿内歌舞依旧,刘彻微醺,夕阳余晖透过雕花窗格洒落了一地碎金,暮色又将来临。